羽扇豆叶子有白色斑,峨眉豆叶子出现小白斑是怎么回事

豆苗叶子上长白斑怎么办?

豆苗叶子上长白斑怎么办?

及时摘掉那些有严重白斑的叶子,你也可以去农药部门买一些农药,例如:多酮和甲基硫菌灵.这两种药可以一起用的.用500倍量的清水稀释.进行喷洒.5天喷一次.喷洒的时候不要反复的喷洒防止药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子上有白色斑点毛绒绒的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弄

叶子上有白色斑点毛绒绒的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弄

是蚧壳虫

花卉介壳虫的防治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为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办法有:

①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③ 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菜豆叶子上有白色斑点及黑色小点,是什么病

菜豆叶子上有白色斑点及黑色小点,是什么病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菜豆病害发生严重,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病害发生严重,使菜豆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效益降低,严重影响菜豆生产的发展。

1 菜豆根腐病

1.1 症状

一般为害根部及茎基部,病部呈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状,有时形成红色条斑及斑表面裂开,可深入皮层内。高温高湿季节,种子发芽后发病,胚根产生褐色条形病斑。�o部嫩叶先变褐色,萎缩、变形,老叶暂保持正常。病株侧根少,植株矮小,主根腐烂后导致地上植株茎叶枯萎,植株枯死,维管束红褐色。

1.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粪肥中存活多年,初侵染源为带菌肥料及土壤,在田间病原可借助农事操作工具、雨水、流水传播蔓延。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种植畦过低,灌水频繁,土质粘重,田间湿度大,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与葱蒜类蔬菜或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高畦种植,防止积水,不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喷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2 菜豆锈病

2.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叶柄,豆荚也可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绿色或灰白色小斑点,呈凸起状,随后变成黄褐色小疱。病斑继续扩大,表皮破裂,并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后期长出黑色的孢子堆。叶片发病后光合作用降低,病叶早衰或提前脱落。

2.2 发病原因及规律

华南地区病原主要以夏孢子越季,作为该病的初侵染源,四季可辗转传播蔓延。在田间可通过气流传播,农事操作中人及工具接触也能传播。

茂名地区在任何种植季节都可发病,但以9~10月份发生较重,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入侵的主要条件。菜豆开花结荚期,温度16℃~24℃,湿度大,昼夜温差过大,该病易发生流行。排水不良,地势低洼,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均会引起病害大发生。

2.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实行高畦种植,适当疏植,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病残体。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萎锈灵800倍液,或15%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

3 菜豆菌核病

3.1 症状

菌核病是菜豆的一种普通病害,可为害茎、叶片和豆荚。多始发于茎基部或第1、2分枝处,初呈水渍状,后变为灰白色,皮层组织干裂,甚至呈纤维状。叶片发病初呈水渍状,后生长有白色毛状物,湿度大时在茎病组织中生有鼠粪状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丝生长旺盛时也能长黑色菌核。

3.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堆肥、种子中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经过几天后释放孢子,随风进行传播。病株上的菌丝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可继续侵染而扩大传播。温度较低、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发生此病,适宜温度为5℃~20℃,最适合温度是15℃,菌核萌发形成子囊要有连续数天的水分供给,才正常生长。

3.3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种子混有菌核和病残体时,播种前用10%盐水浸种消毒,洗掉菌核及病残体后,再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

农业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的水旱轮作;经常除草、松土,摘除老叶及病残体;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翠姆磷、钾肥及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地膜覆盖栽培,以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开花后可喷施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

4 菜豆细菌性疫病

4.1 症状

发生面积大,严重影响菜豆产量及品质,主要为害叶片,有时豆荚及茎蔓也染病。叶片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随后发展为不规则形,病部干枯褐色,呈半透明状,周围出现黄色晕圈。重病叶病斑多,会引起整叶干枯,一般不脱落,经日晒雨淋后,病叶碎裂,也有部分叶片萎凋变黑。

4.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主要在种子上越冬,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即会引发该病。病原侵染叶片和茎蔓后产生菌脓,可通过风雨及昆虫传播。

高温多雨季节,尤其是暴风雨天气极易引发病害及流行,多雾天气发病也重。叶片上有水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大水漫灌,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植株长势差及徒长,都会引发病害。

4.3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或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

农业防治: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覆盖地膜种植,以增加土壤通气性,结荚期前以保根壮苗为主,提高植株抗病力;科学追肥,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合理浇水,降低田间温度。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植物叶片出现白色粉斑 为何?如何拯救?

这是植物中危害很大的白粉病.

羽扇豆的栽培技术

羽扇豆又名鲁冰花,是豆科羽扇豆属植物,原产北美西部。该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顶生,尖塔型,花色丰富艳丽。羽扇豆性喜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不喜炎热,稍耐阴。喜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

(1)播种。

春秋都可以播种,但以秋播开花、长势好。9、10月播种,第二年4、6月开花。育苗基质以草炭、珍珠岩混合为好。适于发芽的温度25℃。保持基质湿润,7~10天即可发芽。

(2)移苗。

羽扇豆苗期大约为一个月,真叶展开后即可移苗分栽。移苗时保留原土,可以促进缓苗。定植前可根据长势情况进行1~2次换盆。因羽扇豆是直根系,种植的花盆最好选择高桶盆。

(3)基质。

pH在5.5为好。基质pH对于羽扇豆的正常生长与开花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栽培基质中施用硫磺粉,可起到调节作用。由于硫磺粉在基质中需要一定时间分解才能起到调节作用,所以应尽早施用。

(4)温度。

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以免叶片受冻害。羽扇豆喜凉爽,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降温保护。

(5)光照。

喜阳光充足,但忌直射,阳光灼伤容易造成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矮小。因此,羽扇豆适宜栽植在林间树7a64e78988e69d8331333431343564下,凉爽通风处。

(6)病虫害。

比较常见的是叶斑病,其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严重的会使叶片枯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施。

叶子上长了白色的斑点是不是因为缺少叶绿素啊

极有可能是长了“蚧壳虫”. 1、最有效、省事的办法,就是拿湿抹布、用力地抹、擦. 2、5-6个香烟过滤咀,用2斤水浸一夜,捞出香烟过滤咀后,加黄豆大小的洗衣粉,充分搅拌,喷雾.每星期一次,连喷5–8次.

植物的叶子长了很多白斑

(1)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

(2)农业防治根据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3)物理防治 可在枣树发芽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为害前(约4月下旬),应用无毒不干粘虫胶在树干中涂一闭合粘胶环,环宽约1厘米,2个月左右再涂一次,即可阻止枣红蜘蛛向树上转移为害,效果可达95%以上。

(4)生物防治 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

(5)化学防治应用螨危4000-5000倍(每瓶100毫升兑水800-1000市斤)均匀喷雾,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长豆角卷叶有白斑怎么办

可喷洒杀菌药,比如选百菌清、多菌灵800倍液喷施,三天一次,连续两次。

栽培技术

一、地块选择

以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并与豆科作物轮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用。

二、良种选择

特早30:特早熟品种。分枝少,主蔓结荚为主。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长达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略高于之豇28-2。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约2.5米左右,分枝少,叶片较稀。主蔓4-6节开始结荚,结荚多,荚绿白色,一般荚长60-80厘米,横茎0.9-1.1厘米,单荚重25克。肉厚、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佳。耐高温、干旱,抗花叶病毒病。生育期90-100天,亩产2000-250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春播豆角立春后可以播种(2、3月),适宜温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实际上其播期较长6、7、8月都可以播种) 四、综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当配比的复混肥料,如晋开硝基复合肥(15-15-15、16-16-16)磷、钾含量比较高的复混肥,一般建议使用量为50-60kg/亩,并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长,为控制茎叶徒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生长过旺导致花、果少,应适当控制肥水供应。苗势较弱时可冲施晋开液体起苗肥,亩施5kg。进入到结荚期,豆角需肥量开始加大,可以在花后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采收两次豆荚追肥一次,追施晋开硝基复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长盛期,适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并注意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和侧花芽的形成,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

2、合理密植

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适当加强通风降湿,防止苗床湿度过大形成高脚苗,或发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内,定植密度为每畦两行,株距15-20厘米,每穴3株,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及时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为宜。

3、田间管理

加强棚温,促进早缓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后,先密闭大棚5-6天,维持较高棚

温,促进早缓苗,如遇寒流,必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以防冻害,当棚温超过30℃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及时搭架,合理整枝。当蔓长到20厘米时,应及时搭架引蔓,并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在侧枝长出的情况下,也可留1叶摘心,利用侧蔓第1节形成花序。 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时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蔓结果。当主蔓长到2.2米以上时,及时打顶摘心,控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养分。如肥水足,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通风不良时,可摘除过多的叶、枝、老叶、病叶。

五、病虫害防治

1、锈病

症状:叶背突起黄色至锈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

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倍液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豆角疫病 发病规律:

该病害主要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低温阴雨时发生,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合时通过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或菌丝体直接萌发,侵染瓜菜。通过流水或土壤进行传播。 病原菌:疫霉菌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使用70%耐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或72%殷实悬浮剂1000倍或50%达科宁600倍或80%大生5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发病中期使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68%金雷多米尔800倍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施2-3次,每5天一次。

3、豇豆白粉病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种荚。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白粉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粒斑,并相互连合成片,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则呈褐色或紫色斑块。叶片严重发病后,迅速枯黄。茎蔓 和种荚受害,也产生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使枯黄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豌豆白粉菌真菌侵染引起。豌豆白粉病在广西无明显越冬期,而是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在其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豌豆白粉寄主范围很广,可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植物。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的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发生流行。豌豆品种间抗病性有较大差异。

这是什么植物,它的叶子上长了白色的斑点怎么办?

落地生根,白点可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