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粉背蕨入药部位,银粉背蕨的功效与作用

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有哪些?举例说明

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有哪些?举例说明

蕨类植物一般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 蛇足石杉:全草入药,具有散淤止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紫萁:根茎及叶柄残基为中药“紫萁贯众”;具有清热解毒、祛淤止血、杀虫的作用;嫩苗或叶柄上的绵毛亦可供药用,名“紫萁苗”,有止血的功效。 海金沙:孢子为中药“海金沙”,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地上部分入药名“海金沙草”,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的功效。根入药名“海金沙根”,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 贯众: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淤、驱虫的功效。 。。。。

谁知道 – –银粉背蕨(又名铜线草)是否对糖尿病有药用价值?

谁知道 - --银粉背蕨(又名铜线草)是否对糖尿病有药用价值?

应该没有,请问您是到哪旅游,碰到的此植物

院墙上长的 不知道是啥草

院墙上长的 不知道是啥草

楼主你好,这是蕨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学名叫银背粉蕨,是一种药用植物.

药材的药用部位及鉴定

这个问题还难回答了.根据不同药材,所选取的药用部位也不尽相同,有的取皮;我的取根;有的取叶;有的取茎;有的取果实;有的取花;有的取仔;有的全株都可入药等等.

一叶七枝花是什么?

七叶一枝花 类别:清热药 拼音:Qi Ye Yi Zhi Hua 拉丁: 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 别名:蚤休、重楼、金盘托荔枝、草河车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

这是什么植物?

美洲商陆.别名:商陆,美国商陆,十蕊商陆,垂序商陆.入侵植物,原产北美洲.庭园多见栽培,用于观赏.入药部位根.功能:止咳,利尿,消肿.全株有毒,根及果实毒性最强.由于其根茎酷似人参,常被人误作人参服用.

植物类药材的不同入药部位,其采收时间有什么不同

根类茎类药般植物秋部枯萎春芽前段间采摘 草叶类嘛般顺应季节旺盛候采 花类要看像金银花要花苞候没完全放采;红花完全放候采 实类没熟透采(青皮);熟透采(木瓜) 种类般熟采吧

天龙八部药材分布

点开世界地图,把鼠标放在每个场景地图的名字上,上边写得很详细了.

请教一种草药的名字

展开全部

·罗布麻叶

名称:罗布麻叶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LUO BU MA YE

拉丁:Folium Apocyni Veneti

别名:吉吉麻、泽漆麻、红花草、野茶、罗不的尔

药用部位:叶或全草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0.5~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东北、华北、西北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甘、苦;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泡茶。

·蒺藜

名称:蒺藜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JI LI

拉丁:Fructus Tribuli

别名:茨、刺蒺藜、蒺藜子、白蒺藜、杜蒺藜、三角蒺藜、三角刺、野菱角、硬蒺藜

药用部位: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栽培要点:

产地:东北、华北、西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蹄叶橐吾的介绍

蹄叶橐吾

蒙药名:汗达盖一赫勒(《蒙药正典》)

别名:肾叶橐吾、山紫菀、日少

学名:Ligularia fischeri(Ledeb.)Turcz.(菊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根茎短,簇生多数不定根,棕褐色。茎直立,被蛛丝状毛,基部为褐色枯叶纤维所包裹。基生叶心形或肾形,长5—20厘米,宽5—30厘米,先端圆形,基部心形,边缘有牙齿,叶柄长l0一45厘米;茎生叶较小,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头状花序多数,排成总状;苞片卵形或披针形;总苞筒状钟形,长l0一12毫米;总苞片8—9,内外2层,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背面密被褐色皱缩短柔毛;边缘舌状花鲜黄色,舌片矩圆形,长15—20毫米;中央管状花多数。瘦果矩圆形,

长约7毫米;冠毛褐色,长6—8毫米。花果期7—9月。

生境:生于林缘、河边草甸。

分布:兴安北部、岭西、兴安南部,科尔沁、赤峰丘陵、阴山,我国东北;朝鲜、日本、蒙古、苏联。

产地产量: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大青山。产量较少。

入药部分:根及根茎入中药。

全草入蒙药。

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挖根,夏季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或切片备用。

药材鉴别:性状根茎横生呈块状,上部有茎基及叶柄干枯后的维管束,下部密生多数细长的根。全体长3—10厘米,直径约0.1厘米,呈马尾状或扭曲线团块状。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浅黄色木心。香气特异,味淡,微辛。

化学成分:根及根茎中含挥发油,油中含有橐吾酮、艾里橐吾醇(Eremoligerol)、橐吾醚(Liguloxide)、橐醚醇(Iaguloxidol)。从根中分出呋喃橐吾酮(l0α一H—furanoligularenone)及一种呋哺倍半萜醇类(1β—l0β— Epoxyfuranoeremorphilan—6β一ol)I及其衍生物Ⅱ。还含异戊烯酸。从地上部分尚分出橐吾酮及橐吾醚,橐吾醚醇乙酸酯。

性味功能:中药味苦、辛,性温。宣肺利气,化痰止咳,活血止痛。

蒙药味甘、苦,性凉,稀、柔、轻、糙、动。催吐、解毒、愈伤,燥“希日乌素”。

主治:中药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血,慢性咳喘,跌打损伤,腰腿痛。

蒙药治寒性“协日”病,“协日”性头痛,食积不消,胃痞,铁锈“巴达干”,中毒症,肠痧,虫痧,肺脓肿。

用量用法:中药3—10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