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儿藤根中药图片,一根藤的中药图片

中药娃娃根别名

中药娃娃根别名

经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在自带的九万条词汇中搜索,不存在【娃娃根】的词汇.上网搜索,亦找不到【娃娃根】的中药名或别名.

绞藤根的作用与功效

绞藤根的作用与功效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消肿.主关节痛风;半身不遂;癫痫;水肿;跌扑损伤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钩藤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痛风:钩藤根半斤,加烧酒适量,浸一天后,分三天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半身不遂:钩藤根四两,五加根皮、枫荷梨根各二两.水煎去渣,同老鸭一只炖服. 钩藤根 ④治精神分裂症(癫痫):钩藤根一两,石菖蒲根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⑤治小儿高热:钩藤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⑥治妊娠水肿:钩藤根一两五钱.水煎去渣,同鸡一只炖服. ⑦治跌打损伤:钩藤根三两,水煎服,白酒为引;药渣捣烂外敷.(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请大师们帮看看这是什么药,求书名和别名.

请大师们帮看看这是什么药,求书名和别名.

三十六根[卵叶娃儿藤]

中药红藤与白藤有什么区别

白藤和红藤在功效上大同小异,白藤的药效较红藤的要小得多。一般只用红藤,白藤用得很少。

红藤别名:血藤、大血藤、大活血、大血通

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痛经,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1.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治肠痈:红藤、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连翘、打黄、延胡索、丹皮、金银花、甘草。水煎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2.红黄蒲朴汤(上海龙华医院验方)治急性阑尾炎:红藤60g,蒲公英30g,生大黄6g,厚朴6g。每日一剂,分2煎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3.(《中药大辞典》)治吐血,筋骨疼痛,铁打损伤:大血藤、小血藤、杜仲、木瓜、五加皮、鸡矢藤根各30g。泡酒服。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为君药。

红藤图片

白藤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性味味淡辛,性温,有毒。”

功用主治: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②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③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宜忌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白藤图片

血藤有什么价值和功效

血藤  【血藤的功效介绍】:

  血藤 (《四川中药志》)

  【异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

  【植物形态】①翼梗五味子,又名:峨嵋五味子。

  攀援灌木。

  当年生幼枝淡绿色,光滑无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圆形,具狭翅或无翅,皮孔淡棕色,显明;芽鳞卵形,宿存于小枝基部。

  单叶互生,半革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9~11厘米,阔5~8厘米,先端尖尾状或短尖尾状,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稀细齿;上面绿色,被少许白粉,下面淡绿,白粉较浓厚;叶柄红色,被白粉,长2.5~5厘米。

  花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单生于叶腋间,径约1.5厘米,白色,花梗细长,长4~5厘米,基部有细小苞片1枚;萼片3,圆形,大小略等,淡绿色或黄绿色;花瓣3,形同萼片;雄蕊多数,花药白色,内向。

  雌花着生于长约7~8厘米的花梗上;花萼、花瓣与雄花相同;子房光滑无毛,花柱极短。

  果实圆球形,红色,长4~5毫米,具极短柄;种子棕黄色,常呈半圆形。

  花期5~6月。

  生于林中或林边。

  分布四川、湖北、贵州、广西、湖南等地。

  ②华中五味子又名:楔药北五味子。

  攀援灌木,长约5米余。

  小枝圆柱形,红褐色,无毛。

  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苍白色,无毛.花单生于叶腋,黄绿色,直径约1.5厘米;雄蕊10~15,花药楔状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平截。

  果实红色,卵状球形,长6~9毫米。

  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作五味子使用,商品称南五味子,参见五味子条。

  【采集】3~6月间,砍取藤茎,锯段晒干。

  【药材】干燥藤茎呈圆柱形,粗壮;少有分枝。

  一般锯成长约30~60厘米的段落,径约2~6厘米不等。

  表面棕褐色微带黄色,皮质粗糙,但少里鳞片状者。

  质坚实,木质性强,切断面皮部呈棕红色或棕紫色,与木心紧密结合,木心坚硬,淡棕红色,有多数排列散乱的细孔。

  气味微弱。

  以条大、色红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炮制】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酸,温。

  ①《草木便方》: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麻酸涩苦,无毒。

  ③《重庆草药》: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血藤的功效】养血消瘀,理气化湿。

  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

  疗损伤积血,止痰血,鼻衄,臌胀,金疮。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血;通气,又治恶毒。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舒筋活络,通经破瘀。

  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调月经。

  ④《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

  ⑤《四川中药志》:通经活血,强筋壮骨。

  治五痨七伤,跌打损伤,风湿血痹,筋骨肢节酸痛及脚气,痿躄。

  ⑥《贵州草药》:除湿,理气止痛。

  治胃气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宜忌】《四川中药志》:血虚气弱的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痨伤吐血,喉头发痒,腰痛:大血藤一两,龙胆草五钱,血胆三钱。

  泡开水服。

  ②治贫血:大血藤一两,小血藤三钱,金樱根一两,黄精四钱,石豇豆五钱。

  煎水服。

  妇女加天青地白草一两,白指甲花三钱;男性加左转藤四钱。

  ③治吐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大血藤一两,小血藤一两,杜仲一两,木瓜一两,五加皮一两,鸡矢藤根一两。

  泡酒服。

  (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风湿关节痛:气藤二两。

  煎水服。

  (《贵州草药》) ⑤治神经衰弱,胃痛:香石藤

根二至三钱。

  煎服。

椿根藤,伸筋草是同一种中药吗?

春根藤

名称:伸筋藤 Psychotria serpens Linn

别名:春根藤、穿根藤、椿根藤、铁骨春根、川筋藤、春根藤仔、香藤仔、槟榔花

特 点:伸筋藤,潮汕地区别名称为。外地别名称为崧筋藤。本品为茜草科九节属穿根藤。为多年生蔓性小灌木。生于山野、沟边、坡地、坑边。

性味与归经:味微甘、涩,性温,无毒。

功能与主治:内服祛风化湿、活血通络、舒筋壮骨、入肝肾经。主治关节痛、风湿四肢痛、腰痛、足根酸痛等。

性状:

伸筋藤为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茎。

中华青牛胆落叶木质藤本,长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有许多皮孔。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绒毛,基出脉5~7条;叶柄长4~10厘米,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先叶开放;单性异株;花淡黄色。果序长约10厘米,核果鲜红色,内果皮半卵球形,长8~10毫米,腹面平坦,背面具棱脊及多数小疣状突起。种子长约5毫米,半圆球形,腹面内陷。 花期3~4月。 果期7~8月。生于林中。

产地采集

分布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全年可采,砍取地上部分,除去嫩枝及叶,切段,晒干。

其它配方功效

1、治风湿关节炎酸痛:伸筋藤30克,与猪脚共煮,冲酒饮汤吃肉。

2、治手关节酸痛:伸筋藤30克,观音串15克,同瘦猪肉共煮,冲酒饮汤吃肉。

、治腰部酸痛:伸筋藤、钉地根各30克,水煎,冲酒少量服。

4、治腰足酸痛:伸筋藤、钉地根各30克,水煎,冲酒少量服。

5、治腰部扭伤:伸筋藤30克,接骨消15克,水煎,冲酒服。

6、治风湿四肢酸痛:伸筋藤30克,煮猪脚节,或煮猪骨饮汤吃肉。

本品内服常用量藤、叶或根生品30-60克,干品15-30克。(注:伸筋藤有大号伸筋藤和小号春根藤之区分,但其功用在致相同。)

营养分析

蛇肉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有增强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还有能够解除人体疲劳的天门冬氨酸等营养成分,是脑力劳动者的良好食物。蛇肉具有强壮神经、延年益寿之功效。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滋肤养颜、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蛇肉中所含有的钙、镁等元素,是以蛋白质融合形式存在的,因而更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炎症或结核是十分必要的。蛇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脂肪中含有亚油酸等成分,而胆固醇含量则低于猪肝、鸡蛋等,对防治血管硬化等有一定作用。

不适宜人群

孕妇及产后忌服。

食物相克

蛇蜕畏磁石及酒。

食疗作用

伸筋藤味微苦,性凉;

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湿的功效;

主治风湿筋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伸筋草

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 ~5mm ,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中文学名: 马尾伸筋 拉丁学名: rhizome of Whiteback Greenbrier 别称: 牛尾菜,大顺筋藤,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摇竹等 二名法: rhizomeof Whiteback Greenbrier 马尾伸筋 ma wei shen jin    别名:牛尾菜,大顺筋藤,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尾卷,水球花,大叶伸筋,牛尾蕨.伸筋灵   名称考证:牛尾菜(《救荒本草》),大顺筋藤(《植物名实图考》),大伸筋(《中药志》),百部伸筋,水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尾卷,水球花,大叶伸筋,牛尾蕨(《湖南药物志》)   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 性味归经 苦辛温,入肝经。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 应用  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肢软麻木。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 2.跌打损伤。本品辛能行散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配苏木、土鳖虫、红花、桃仁等活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 附方   治关节痛:牛尾菜五钱,路边荆一两,老鼠刺一两,豨莶草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  ⒈《本草拾遗》:“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2.《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   ⒊《湖南药物志》:舒筋活血,补气通络。治腰痛,关节痛,闭经。   ⒋《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通关节。   ⒌《江西中药》:治腰痛及胯,腿等痛症。   ⒍《江西中药》:“味淡。”   ⒎《湖南药物志》:“甘,平。无毒。”入心,肾二经。 界: 植物界 科: 百合科 分布区域: 广西、湖南、湖北、江西、陕西等地这两种中药虽然都是治疗关节痛之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同一种中药。

请问这图片上的什么植物学名为?

乌蔹莓

  Herba Cayratica Jeponicae

  (英)Japanese Cayratia Herb

  别名 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母猪藤。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 (Thunb.) Gagnep.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蔓生草本。根茎横走。茎紫绿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小叶5,排列成鸟爪状,中间的呈椭圆状卵形,小叶柄长2~3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较小,成对着生在同一小叶柄上,小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聚伞花序腋生或假腋生,序梗长3~12cm; 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怀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浆果倒圆卵形,直径约7mm,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于旷野、山谷、林下、路旁。主产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果皮中含乌蔹甙(cayratinin)。

  性味 性寒,味苦、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2

  乌蔹莓

  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sjaponica(Thunmb.)Gagn. 的嫩

  叶,又名母猪蔓。

  乌蔹莓每百克嫩叶含水分83 克,蛋白质4.7 克,脂肪0.3 克,碳水化合

  物7 克,钙528 毫克,磷69 毫克,铁12.6 毫克,胡萝卜素2.95 毫克,维生

  素B10.09 毫克,维生素B20.27 毫克,尼克酸1.1 毫克,维生素C12 毫克。

  乌蔹莓性味苦酸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治痈肿、疔疮、

  丹毒、风湿痛、黄疽、痢疾,尿血、白浊。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汁涂患处。

  【备注】

  (1)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扁蓄草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学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

  英文名:Japan Caryatia

  科名:葡萄科 Vitaceae

  蔓生草本;茎有卷须,有时有柔毛。掌状复叶,小叶5,很少为3或7,排成鸟足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小叶柄长2—3厘米,两侧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叶柄上,各小叶有小叶柄;叶总柄长3—5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或假顶生;花黄绿色;花萼浅杯状,花瓣4,顶端无小角;雄蕊4;花盘桔红色, 4裂。浆果倒卵圆形,成熟时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朗8—9月。

  江苏各地常见,生于山坡或旷野草丛中;分布于华东和中南各省。

  全草入药,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的效用;根煎汁服,可治乳肿。 全株含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粘液质、树胶。

  乌蔹莓

  【乌蔹莓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乌蔹莓(《唐本草》)

  【类 别】全草类

  【异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绞股蓝(《江苏植药志)),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鲫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乌蔹莓多年生蔓生草本。

  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

  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小叶柄长2~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各具小分叶柄,小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总叶柄长3~5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横径6~15厘米,序梗长3~12厘米;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

  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

  种子2~4粒。

  花期6月。

  果期8~9月。

  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

  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此外,尚有变种毛叶乌蔹莓的全草,广西民间称为红母猪藤,亦同等入药。

  【化学成份】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

  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

  果皮中含乌蔹甙。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苦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苦,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寒,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平,无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功用主治-乌蔹莓的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

  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②《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③《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④《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⑤《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

  补益虚损。

  ⑥《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

  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⑦《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⑧《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⑨《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⑩《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

  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

  用大蒜代姜亦可。

  (《寿域神方》) ②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

  (《丹溪纂要》) ③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

  (《浙扛民间草药》) ⑤治臁疮:鲜乌蔹莓叶,捣烂敷患处,宽布条扎护,每日换一次。

  或晒研末,每药末一两,同生猪脂三两,捣成膏,将膏摊纸上,贴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

  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

  (《医学正传》)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

  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

  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

  (《贵州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卫生易简方》) ⑾治白浊,利小便:乌蔹莓根捣汁饮。

  (《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

  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蜂螫伤:五爪龙鲜叶,煎水洗。

  (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

  (《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⒃小便尿血。

  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⒄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

  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⒅乳痈、恶疮初起。

  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

  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

  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⒆跌打损伤。

  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临床应用】①治疗化脓性感染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

  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

  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

  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

  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

  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

  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

  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

  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

  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乌蔹莓(别名五爪龙、母猪藤)

  特征及用途:多年生草质藤本。茎紫绿色,有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通常有5片小叶组成,有小叶柄,排列成乌趾状,边缘均有圆齿状锯齿。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5月。生于山坡、路边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中。分布于山东和长江流域至福建、广东等地。有抑菌、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作用。药用全草,与硼砂合用,可防治白头白嘴病。

  使用方法:治疗白头白嘴病,每亩每日用鲜草2.5~3公斤(5~7ppm),粉碎成浆汁,拌硼砂1.5~2.0ppm全池遍洒,连续3天。

桷?在农村,一种植物,根叫桷,可以食用,但是其作用是什么?

皂桷,洗头发

根像地瓜的植物什么中药

大丽花!因为跟像地瓜,所以俗称“地瓜花.” 大丽花又叫大丽菊、天竺牡丹、苕牡丹、地瓜花、大理花、西番莲和洋菊,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826.htm这里有详细介绍.

这是什么草药

这是凤尾草。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1、药性: 苦、寒。归肝、胃、肺、大肠、膀胱经。

2、药效:败毒抗癌、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3、药理作用:(1)在动物体内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等均有抑制作用。(2)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体外实验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

4、现代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a、肺癌:鸡爪草、半枝莲各30克,忽木、地茄子各15克水煎服。继续服用,能使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停止,X线复查阴影消失。

b、胃癌:鸡爪草30克,地芩、忽木各20克,当归、沙牛虫(末)、胎盘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服9克,日3服。能使肿块缩小,出血停止,消化道症状缓解。

c、直肠癌:鸡爪草、黄药子各30克,水杨梅根、野葡萄根、蚤休、半枝莲、半边莲各15克,藤梨根60克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能使泻痢停止,肿瘤逐渐消失。

d、绒毛膜癌:鸡爪草、水杨梅根60克,向日葵盘1枚,均用鲜品,水煎服,日1剂。连续服用,能使阴道流血停止,子宫及其附件无异常,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

(2)消热除湿:用于湿热炎症:急性肝炎 鸡爪草、酢浆草、连线草各30克水煎服。亦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血热尿血 鸡爪草30克,小蓟15克水煎2次分服。

5、药量煎剂:15~30克(鲜品倍量)。散剂:3~9克。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