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茅膏菜(勺叶和好望角)
水苔,千万不要用土和水苔混合,温度:最高40度,最低0度,可存活,不要结霜就行.适宜温度10度到35度.茅膏菜的根的作用只有吸水和固定.土里面的营养吸收不了,反而有害植物.如果非要用土的话可以用泥碳土混合珍珠岩2:1当基质,效果和水苔差不多.重要的一点:不管什么基质大概一年就要换一次.除了炎热的夏日不要让中午的阳光直射,平常多晒阳光,颜色会更好看.
茅蒿菜的药理及其毒性
你好,你所说的茅蒿菜其实就是茅膏菜
茅膏菜,种拉丁名: Drosera pelata Smith ex Willd.Var.Lunata(Buch.-Ham.Et DC.)C.B.Clarke ,俗称捕草虫。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著名食虫植物。
【化学成份】全草含矶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类成分。
【药理作用】
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茅膏菜的提取物至少包含二种萘醌衍生物,具有强大的解痉作用。
2.茅膏菜全草的甘油提取液及甲醇提取液注入蛙胸部淋巴囊及大腿肌肉内,10小时以后检查局部有出血性坏死。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3g,切成小段,加水200ml浸渍过夜,再加热蒸馏,收集黄色蒸馏液约80ml。取蒸馏液二份各2ml,一份加1%硫酸铜溶液1滴,显红色,用稀盐酸酸化后红色消失,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碱化至Ph12,溶液又转为红色;另一份加1%醋酸镍乙醇液2滴,溶液呈红色。(检查矶松素)(2)薄层色谱取上述蒸馏液约70ml,用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溶液,蒸干,残渣用0.5ml乙醇解作为供试液,以矶松素乙醇液作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苯-无水乙醇(8:2)或环乙烷-氯仿-乙醇(20:2.5:1)展开,在日光下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喷5%氢氧化钠溶液后则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的红色斑点。
【性味】甘;辛;平;无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胃痛;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疟疾;小儿疳积;目翳;瘰疬;湿疹;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敷,或敷贴有关穴位。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孕妇禁服。叶的水浸液接触皮肤可引起灼痛、发炎。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2.《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3.《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功能主治】
治筋骨疼痛,腰痛,偏头痛,疟疾,翳障,跌打损伤。
①《浙扛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
②《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血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局部发泡。内服:作散剂,每服3分。
【附方】
①治筋骨冷痛,腰痛,偏头痛,跌打伤痛:地下明珠球根一至四粒,压碎捻成丸,放在一张膏药或胶布中心,贴痛处,一昼夜后,贴药处有灼热感时,即揭去,皮肤所出现水泡,用针挑破,放出黄水,外敷纱布保护,或敷消炎软膏,至结口为止。(《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疟疾:茅膏菜根压碎,加膏药上,贴脊椎骨第二节。(《浙江民间草药》)
③治瘰疬:先用小针当疬顶刺入疬之中心部为止,出针后,用茅膏菜鲜根一粒,压扁,放针孔处,外用膏药盖贴,一、二日换一次,贴后稍有脓出,疬块渐消散。(《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眼上星:茅膏菜根;压碎,加膏药上,贴太阳穴。(《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跌打损伤:茅膏菜根研末,每次三分。用酒吞服。(《贵州草药》)
⑥治疥疮:茅膏菜干燥块根,研细,调猪油,配成5%油膏外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止痛
用茅膏菜根局部贴敷试治关节炎2例,脊椎骨突出引起的疼痛5例,均收到止痛消肿的效果。方法:取1×1方寸胶布1块,将茅膏菜根(用1~2粒)挤碎放在胶布中央,贴敷痛点;24小时后除去敷药,可见局部皮肤呈紫黑色并出现小水泡,再取胶布1块敷贴于上,可使水泡自行吸收,3~5日后即结痂而愈。如疗效不显可在疼痛处重复用药2~5次。
给你一个网站,全部都是关于它的医药方面的应用。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1842.html
茅膏菜是什么植物
食虫植物。。
茅膏菜是非常精致迷人的小型食虫植物,叶片上长有腺毛,能分泌粘液,外形象是挂满了露珠,晶莹剔透,能象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并消化吸收。
茅膏菜的概况
茅膏菜科(Droseraceae)食虫植物共有茅膏菜属(Drosera)、捕蝇草属(Dionaea)和貉藻属(Aldrovanda) 3属。其中以茅膏菜属品种最多,约有171种,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以澳大利亚品种最多,多生于沼泽、湿地或山坡旷地。茅膏菜属按其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可划分为矮小种群、球根种群、温带种群和热带种群4大类。
茅膏菜的形态
茅膏菜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球根或须根,多数植株矮小,高约不足1厘米至十多厘米,也有少数球根类品种可达1米左右。叶莲座状丛生或单叶互生,匙形、带形、卵圆形或线形,叶面长有许多红色、绿色或黄色的腺毛,可分泌粘液将小虫粘住。花通常多花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一般有5片白色或粉红色花瓣,通常上午开放,下午闭合。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细小的种子。
茅膏菜的捕虫器
茅膏菜的叶上长着象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腺毛,这就是她们的捕虫器。就在腺毛的顶端有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4643833一个球状体,时常呈现出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吸引昆虫的蜜汁与粘液的混合物和消化酶,外表就象是嵌有红宝石的水晶,如此的精美都无法想象这就是昆虫的死亡陷阱。当挡不住诱惑的昆虫来采食时,却发现自己已被粘住,恐慌中竭力的挣扎,结果周围的腺毛一起弯过来,有时叶片也会随之卷起,粘的更牢了。无法逃脱的昆虫被这些腺毛消化吸收,等消化吸收完全后,叶片和腺毛又重新展开,等待新的猎物。
茅膏菜是一个弱小的种群,她们以极端的美丽闪烁在贫瘠寂静的原野,以如此独特的方式与自然抗争着。
叉叶茅膏菜
偶也养这种矛,很好养,如果虫子粘在茅膏菜的边缘并不断挣扎的话是会卷起来的,不过要等一段时间,如果状态好的话1小时以内,一般般的话2小时,状态不好的话就别想让他卷起来了. 如果有问题的话请追问,种植问题问我就行了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丝叶茅膏菜是怎样吃植物的
茅膏菜属植物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张开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这类植物本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极不发达,因此靠捕食昆虫就能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
好望角茅膏菜,叉叶茅膏菜,丝叶茅膏菜哪种更好呢?食虫植物人士求帮助
其实这三种我认为都不错,但是相对来说叉叶和好望角欣赏价值更高,如果是为了自己欣赏或纯粹想玩一玩的话,推荐好望角茅膏菜. 不过希望能提醒您一句,如果您住在偏北方的地区,没有设备,还是建议您不要养了,我曾经试过,不过全都失败了
茅膏菜是菜吗,哪里有卖
【中文名】茅膏菜
【拼音代码】MGC
【类别】活血止痛药
茅膏菜
Drosera peltata Sin.var.lunata(Buch.-Ham.)Clarke(茅膏菜科)
别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苍蝇草、山胡椒
植物特征:多年生柔弱小草本。生于林下阴湿草地或山坡草地上。地下有球形的块根。叶互生,有细柄;叶片稍呈半月形,表面有许多腺毛,能分泌粘液。初夏开花;总状花序生于枝的顶端;花小,白色。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著名食虫植物。茅膏菜有明显的茎,高10-30厘米。叶皆茎生,叶片圆形或扇状圆形茎部具有长腺毛,可分泌腺液引诱昆虫前来觅食。昆虫触到腺液时,腺毛立即收缩将昆虫捕住,然后将其消化。[1]茅膏菜花白色或带红色,总状花序。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在长白山广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疗疮毒、瘰病的药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茅膏菜属植物为多年生陆生草本。根茎短。叶互生或基生,密集成莲座状,被腺毛。聚伞花序单一或分叉,顶生或腋生;萼片5,稀4~8,基部多少食生,宿存;花瓣5,分离,花后扭转凋存;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子房上位。蒴果。茅膏菜属植物有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张开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这类植物本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极不发达,因此靠捕食昆虫就能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
药用部分:球茎及全草。
采集时间:夏季。
性能:性温,味辛;有小毒。活血散结,止痛。
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子
首先是用粘液把它黏住,之后等会他那些毛毛就会聚拢,包围他(有些还会卷起来,叶子),之后就分泌消化液,消化….我家的.大概是这样吧.
茅膏菜长什么样子
在海拔高达600多米的房道镇曹岩村不远处,长着一种奇怪的植物——茅膏菜. 茅膏菜是一种能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0—30厘米;4,5月份开花,白色,远看像一只只小白蝴蝶;叶互生 ,有细柄,呈半月形,只有2—4毫米宽,叶缘长着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腺毛,腺毛的末端膨大成小球,紫红色,有分泌出具有特殊香味,透明的粘液.
好望角茅膏菜的简介
开普茅膏菜俗称好望角茅膏菜(Drosera capensis),是生长在南非的食肉植物.它的茎通常会长到几厘米高,上面长着细长的叶子.这种植物上会渐渐开出许多诱人的花朵和粘性触须,等待捕捉猎物.此特别植物原产于南非的好望角省.好望角茅膏菜是全红个体,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整株会呈现红色.虽然这个品种在国外已在量生产,但中国国内不少种植爱好者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和网络图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