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翁药用价值(水翁有什么药用功效)

水翁子有什么药用

水翁子有什么药用

祛风;解表;消食.主清热解毒;祛暑生津;消滞利湿.广东人常用于产后风

水翁花的药用价值

水翁花的药用价值

水翁花

别名:水雍花、大蛇药、水香、酒翁、土槿皮

英文名:Flower of Operculate Cleistocalyx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 Roxb.) Merr. Et Perry

归经:肺;脾;胃经

药化学成分:从花蕾中分离到没食子酸乙酯(ethylgallate),没食子酸(gal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5,7-dihydroxy-6,8-

dimethylflavanone)即去甲氧基荚果蕨醇(desmethoxymatteucinol),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

(7-hydroxy-5-methoxy-6,8-dimethylflavanone),和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耳酮(2,4-

dihydroxy-6-methoxy-3,5-dimethylchalcone)。

功效:祛风;解表;消食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皮(水翁皮)、叶(水翁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岭南采药录》)

科属分类:桃金娘科

拉丁文名:Flos Cleistocalycis Operculati

主治:清热解毒;祛暑生津;消滞利湿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 2. 《广东中药》 :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恶寒发热。3. 《广西药植名录》 :治头痛,跌打,蛇伤。

采收和储藏:5月底至6月初,采摘带有花蕾的花枝,用水淋湿,堆叠3-5天,使花蕾自然脱落,晒至三成干,复堆闷1-2天再晒,以后晒1天,闷1天,待足干后,筛净残存枝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祛风药;解表药;消食药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本品呈卵形或球形,两端尖,长4-7mm,直径2-4mm。萼筒倒钟形或杯形,棕色至棕黑色,外表皱缩,有4条以上纵队人向棱突起,除去帽状体,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一锥形花柱。质干硬。气微香,味苦。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花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泡水代茶;或煮粥。

水翁花粥功效:清热解毒,消食化滞。 主治:风热感冒之头痛。

莲雾是无花果吗?

莲雾是无花果吗?

莲雾不是无花果。

简介:

莲雾(学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辇雾、爪哇浦桃、琏雾,桃金娘科,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尤以爪哇栽培的最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称。在海南莲雾被称为“点不”,也称为“扑通”,因为经常从树上掉下来扑通一声响,有些海南人只认识“点不”,却不知道莲雾为何物,在广东它也被称做“棉花果”,潮汕地区称为“莲雾“。台湾的莲雾是17世纪由荷兰人引进台湾,台湾屏东是最有名的产地,是一种主要生长于热带的水果。随着科学昌明,莲雾除了原来的红色和绿色以外,还有新品种的暗红色莲雾。在马来西亚称为“水翁”,马来西亚人一般是切开后沾酸梅粉(话梅粉)吃。

果实顶端扁平,下垂状表面有蜡质的光泽。果肉呈海绵质,略有苹果香味。莲雾的种类很多,果色鲜艳,有的呈青绿色,有的呈粉红色,还有的呈大红色。莲雾的果实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钾等矿物质,适合治清热利尿和安神,对咳嗽、哮喘也有效果。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及广西有栽培,果实可供食用。

形态特征:莲雾属于乔木,高12m。嫩枝压扁。叶对生,叶柄极短,长不过4mm,有时近于无柄;叶片薄 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cm,宽6-8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变狭,圆形或微心形,上面干后变黄褐色,下面多细小腺点,侧脉14-19对,以45度开角斜行向上,离边缘5mm处互相结合成边脉,另在靠近边脉1.5mm处有1条附加边脉,侧脉间相隔6-10毫米,有明显网脉。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6cm,有花数朵;花白色,花梗长约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7-8毫米,宽6-7毫米,萼齿,半圆形,长4毫米,宽加倍;雄蕊极多,长约1.5cm,花柱长2.5-3cm。果实梨形或圆锥形,肉质,洋红色,发亮,长4-5cm,先端凹陷,有宿存的肉质萼片。种子为1颗。花期5-6,果熟7-8月。

莲雾一整个都可以吃吗

莲雾果核不能吃,其他部位都可以吃。

莲雾果实色泽鲜艳,外形美观,果品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不但风味特殊,亦是清凉解渴的圣品。

同时,莲雾还具有开胃、爽口、利尿、清热以及安神等食疗功能,以鲜食为主,也可盐渍、制罐及脱水蜜饯或果汁,亦可当菜炒肉丝、炒鱿鱼。故食用莲雾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

扩展资料

莲雾果实有中空(也有实的),状如蜡丸,在宴会席上人们还喜欢用它作冷盘,是解酒妙果。在莲雾中心挖个洞,塞进肉茸,用猛火蒸约10多分钟,是台湾著名的传统名吃,美其名曰“四海同心”。

用莲雾切片放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连同小黄瓜、红萝卜片同炒,不但色、形、味俱佳,而且清脆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令食疗佳肴。莲雾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只能贮存一周,采收包装后宜立即送往市场出售。莲雾以鲜果生食为主,也可盐渍、糖渍、制罐及脱水蜜饯或制成果汁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莲雾

莲雾可以空腹吃吗 吃莲雾要削皮吗

可以空腹吃,有助于减少胆固醇与动物性脂肪的吸收,帮助减肥.莲雾营养价值虽高,但莲雾属性偏凉,建议体质偏寒者少量食用,尤其是当生理期来时会产生疼痛现象的女性们,应注意食用量;同时,莲雾也具利尿作用,频尿者不宜多食;另外若有胃溃疡者避免空腹食用.莲雾是带皮一起吃的水果,而且吃莲雾的时候要连带皮一起咬才清脆.但是莲雾底部比较容易藏有脏东西,要用水冲洗干净,略泡些盐水后再吃更好,吃的时候可以将果实底部的果脐切掉.建议生食莲雾前先将果顶部的果洼挖去,并切去果柄后沾点甘草、盐或砂糖食用,风味更佳.另外,莲雾可剖半食用较方便,但整颗一起吃才能充分享受爽脆口感,从蒂头开始,才能越吃越甜.

五花茶是哪五花

何 谓 五 花 茶 , 即 利 用 五 种 不 同 植 物 的 花 蕾 或 花 朵 , 加 水 煎 煮 或 泡 成 茶 饮 用 , 以 达 到 预 防 或 治 疗 疾 病 之 目 的 , 便 叫 做 五 花 茶 。 查 实 , 中 医 药 典 里 的 五 花 茶 是 没 有 一 条 固 定 统 一 验 方 的 , 市 面 上 常 见 的 五 花 茶 , 多 以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鸡 蛋 花 、 木 棉 花 、 南 豆 花 或 水 翁 花 等 清 热 、 解 毒 、 利 湿 的 花 类 组 成 , 所 以 的 确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消 暑 去 湿 、 预 防 夏 季 风 热 感 冒 及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作 用 。 可 惜 , 若 遇 到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或 外 感 风 寒 、 气 管 敏 感 咳 嗽 , 又 或 胃 气 痛 、 心 绞 痛 、 胁 肋 痛 、 月 经 痛 等 其 他 常 见 疾 患 , 上 述 坊 间 之 五 花 茶 便 不 大 适 宜 了 。

不 过 , 五 花 茶 的 方 剂 组 合 是 可 以 十 分 灵 活 变 通 的 , 要 将 上 述 五 花 茶 的 配 伍 按 需 要 而 作 适 当 的 调 整 改 变 , 例 如 将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水 翁 花 等 改 为 款 冬 花 、 旋 覆 花 、 素 馨 花 、 玫 瑰 花 等 , 便 一 样 可 以 五 花 茶 预 防 及 治 疗 各 种 疾 病 了 。 换 而 言 之 , 要 熟 悉 各 样 花 的 药 性 , 便 可 根 据 各 人 的 需 要 而 自 己 配 制 五 花 茶 了 。

为 了 方 便 各 位 自 制 五 花 茶 , 以 下 将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花 类 的 药 性 、 功 用 、 主 治 疾 病 和 用 法 , 以 供 叁 考 。

金银花:

味 甘 性 寒 。 有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 疏 风 散 热 的 作 用 。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 湿 热 痢 疾 、 外 感 风 热 、 咽 喉 肿 痛 。 用 量 约 三 至 五 钱 。

杭菊花:

味 甘 、 苦 , 性 微 寒 , 有 疏 风 散 热 、 解 毒 、 清 肝 明 目 的 作 用 , 亦 可 消 炎 、 利 尿 、 抗 菌 和 抑 制 皮 肤 真 菌 。 主 治 外 感 风 热 、 风 热 眼 痛 ( 结 膜 炎 ) 、 肝 阳 上 亢 吊 起 的 头 痛 ( 相 当 於 高 血 压 早 期 的 头 痛 ) 、 肝 肾 不 足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口 腔 溃 疡 等 。 用 量 约 一 至 六 钱 。

甘菊花或白菊花:

性 味 功 能 与 杭 菊 花 相 似 , 养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较 好 , 常 用 於 肝 肾 阴 虚 引 起 的 目 暗 、 飞 蚊 症 等 。

野菊花:

味 苦 辛 , 性 凉 。 清 热 解 毒 的 功 能 较 其 他 菊 花 强 , 亦 具 有 对 抗 肾 上 腺 素 、 扩 张 外 周 血 管 、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治 疗 疔 疮 肿 毒 、 暗 疮 痤 疖 及 肝 阳 上 亢 引 起 的 高 血 压 。

辛夷花:

味 辛 、 性 平 。 可 通 鼻 塞 , 主 治 慢 性 鼻 炎 、 过 敏 鼻 炎 、 鼻 窦 炎 以 及 各 种 鼻 炎 引 起 的 头 痛 , 此 外 对 急 性 鼻 炎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是 治 鼻 病 常 用 药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款冬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止 咳 下 气 、 镇 咳 的 作 用 , 但 痰 作 用 不 显 着 , 是 临 床 上 止 咳 的 常 用 药 , 无 论 属 於 寒 热 虚 实 的 一 切 咳 嗽 , 要 与 肺 经 有 关 , 都 可 用 之 , 尤 其 是 伤 风 感 冒 、 上 呼 吸 道 发 炎 而 致 的 咳 嗽 , 本 品 可 谓 不 可 缺 少 之 药 物 , 因 此 , 治 疗 咳 嗽 之 五 花 茶 , 亦 应 以 此 为 主 。 用 量 钱 半 至 四 钱 。

旋覆花:

味 苦 、 辛 , 性 微 温 , 有 镇 吐 、 痰 、 软 化 坚 顽 痰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因 脾 胃 虚 寒 或 湿 重 引 起 的 呕 吐 或 呃 逆 ; 消 化 不 良 而 致 的 噫 气 、 嗳 气 等 胃 肠 神 经 官 能 症 ; 痰 壅 气 送 , 顽 痰 胶 结 , 咳 吐 不 爽 , 胸 中 痞 闷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支 等 病 。 若 与 款 冬 花 配 合 使 用 , 作 用 更 加 显 着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素馨花:

味 辛 、 性 平 。 有 舒 肝 和 胃 、 消 胀 去 滞 的 作 用 。 主 治 胁 肋 痛 、 少 腹 痛 。 临 床 上 多 以 之 治 疗 肝 气 郁 结 而 致 的 气 痛 、 肋 间 神 经 痛 、 胸 膈 不 舒 等 , 无 论 消 化 不 良 ,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或 慢 性 肝 炎 、 肝 硬 化 等 所 引 起 的 腹 疼 痛 、 胁 痛 , 尤 其 偏 於 热 症 者 , 都 可 应 用 。 至 於 泻 泄 、 湿 滞 的 腹 痛 或 跌 打 损 伤 、 积 瘀 而 起 的 胸 胁 疼 痛 , 亦 可 用 之 。 此 外 , 妇 女 更 年 期 情 绪 郁 闷 者 , 用 本 品 亦 有 一 定 解 郁 结 的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因 本 品 含 挥 发 油 , 不 宜 久 煎 , 以 沸 开 水 服 较 好 , 解 痛 份 量 以 三 钱 较 佳 。

玫瑰花:

味 甘 、 微 苦 , 性 温 。 含 挥 发 油 及 鞣 质 , 具 有 舒 肝 镇 痛 , 收 敛 止 泻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用 於 治 疗 肝 郁 胁 痛 、 胃 腕 痛 、 心 气 痛 等 。 无 论 胃 神 经 官 能 症 或 慢 性 胃 炎 、 十 二 指 肠 病 、 慢 性 肝 炎 或 胆 囊 炎 , 凡 有 胃 部 或 胁 部 闷 痛 及 胀 满 , 又 或 胸 翳 、 背 骨 疼 痛 等 , 都 可 用 本 品 。 此 外 , 妇 女 经 痛 或 月 经 过 多 而 病 情 较 轻 者 , 本 品 亦 有 相 当 疗 效 。 用 量 的 钱 半 至 三 钱 。

佛手花:

味 苦 、 酸 , 性 平 。 有 平 肝 理 气 , 开 郁 和 胃 的 作 用 , 主 治 肝 胃 气 痛 。

梅花:

味 微 酸 、 涩 , 性 平 。 有 开 郁 和 中 , 化 痰 , 解 毒 之 作 用 。 主 治 郁 闷 心 烦 、 肝 胃 气 痛 、 梅 核 气 、 瘰 疮 毒 等 症 。 用 量 七 分 至 二 钱 。

蜡梅花:

味 辛 、 苦 , 性 平 。 作 用 为 凉 血 清 热 解 毒 , 性 气 活 血 生 肌 。 临 床 多 用 於 麻 疹 复 期 时 馀 热 未 清 、 咳 嗽 、 口 乾 、 便 燥 、 烟 燥 、 睡 不 宁 等 症 ; 亦 可 治 风 火 喉 痛 , 如 偏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咽 部 充 血 疼 痛 等 ; 又 可 治 风 热 眼 痛 ( 急 性 结 膜 炎 、 红 眼 症 )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密蒙花:

味 甘 , 性 微 寒 , 有 除 风 热 、 消 炎 明 目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眼 科 , 对 於 急 、 慢 性 结 膜 炎 , 凡 有 结 膜 充 血 、 多 泪 及 有 黏 液 样 分 泌 物 、 目 、 怕 光 等 症 状 , 均 可 应 用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豆蔻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健 胃 、 止 呕 、 除 胃 气 及 促 进 肠 蠕 动 的 作 用 。 可 治 胃 炎 ( 尤 其 是 受 寒 后 或 食 滞 后 引 起 者 ) 所 致 的 腹 部 胀 闷 、 心 呕 吐 、 腹 痛 等 。 在 湿 温 病 ( 如 肠 伤 寒 ) 初 起 时 , 症 见 头 重 胸 闷 、 体 倦 、 小 便 短 赤 、 大 便 溏 泄 、 舌 苔 白 腻 等 。 本 品 亦 有 缓 解 病 情 的 作 用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扁豆花或南豆花:

味 甘 , 性 徵 温 。 有 消 暑 化 燥 , 如 中健 脾 , 利 尿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常 用 於 解 暑 , 治 疗 夏 季 胃 肠 型 感 冒 , 急 性 肠 炎 , 暑 热 头 痛 , 饮 食 不 节 , 湿 空 疲 乏 等 。 扁 豆 花 尤 以 清 热 治 痢 为 佳 , 南 豆 花 则 以 降 暑 散 热 去 湿 较 胜 。 用 量 一 至 五 钱 。

茅花:

味 甘 , 性 寒 。 有 利 止 血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治 疗 咳 血 、 尿 血 而 属 热 症 者 , 另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 利 尿 消 肿 有 相 当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槐花:

味 苦 , 性 微 寒 而 带 散 。 有 凉 血 止 血 、 清 热 之 作 用 , 另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亦 十 分 显 着 。 主 治 热 症 出 血 , 尤 其 是 便 血 , 如 痔 疮 出 血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便 血 等 。 对 於 属 实 症 如 有 出 血 倾 向 的 高 血 压 病 , 本 品 因 具 降 压 及 减 低 血 血 管 通 透 性 的 作 用 , 故 亦 颇 具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五 钱 。

凌霄花:

味 甘 、 酸 , 性 微 寒 。 有 凉 血 而 泻 血 热 , 去 瘀 通 经 , 并 有 利 尿 之 作 用 。 临 床 上 主 要 用 於 妇 科 , 治 月 经 不 调 , 因 气 滞 血 瘀 而 致 的 经 闭 , 伴 有 低 热 、 腹 痛 等 症 候 者 较 宜 。 另 治 皮 肤 湿 疹 、 荨 麻 疹 , 亦 有 显 着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三 钱 。

月季花:

味 甘 , 性 温 。 有 理 气 、 活 血 、 调 经 、 消 肿 之 作 用 。 主 要 用 於 妇 女 经 闭 或 月 经 稀 发 、 色 淡 而 量 少 , 小 腹 痛 , 兼 有 精 神 不 畅 , 大 便 燥 结 者 。 用 量 五 分 至 钱 半 。

川红花:

味 辛 、 微 苦 , 性 温 。 有 破 瘀 、 活 血 、 通 经 的 作 用 。 主 治 妇 女 血 瘀 经 痛 、 经 闭 、 产 后 瘀 血 积 滞 、 恶 露 未 尽 、 小 腹 胀 痛 , 冠 心 病 之 心 绞 痛 , 跌 打 损 伤 、 瘀 血 积 滞 及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而 致 之 眼 肿 等 病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藏红花:

味 甘 , 性 寒 。 作 用 较 川 红 花 强 , 尤 以 清 热 解 毒 效 力 较 好 。 主 治 麻 疹 , 或 合 并 肺 炎 、 久 热 不 退 等 。 用 量 三 分 至 一 钱 。

厚朴花:

味 苦 , 微 温 。 有 理 气 化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胸 痞 闷 胀 滞 , 纳 谷 不 香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木棉花:

味 甘 , 性 凉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肠 炎 、 菌 痢 , 慢 性 胃 炎 、 溃 疡 病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鸡蛋花:

味 甘 , 性 平 , 气 香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痢 疾 、 夏 季 腹 泻 、 湿 热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茉莉花:

味 甘 , 性 凉 微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菌 痢 、 肠 炎 、 湿 热 下 注 、 小 便 欠 畅 ,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甘 症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葛花:

味 甘 辛 , 性 平 。 具 解 表 清 热 , 透 疹 , 升 清 止 渴 、 止 泻 及 解 酒 的 作 用 。 主 治 表 热 证 ; 麻 疹 初 期 疹 出 不 透 ; 泄 泻 便 溏 ; 前 额 头 痛 ; 项 背 强 直 ; 醉 酒 或 宿 酒 头 重 体 倦 等 。 用 量 钱 半 至 三 钱 。

除 了 上 述 各 种 花 外 , 常 见 鲜 花 真 可 谓 数 不 胜 数 , 其 中 有 许 多 均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 例 如 槟 榔 花 、 向 日 葵 花 等 亦 有 治 疗 胃 病 、 经 痛 的 作 用 。

菊花、金银花、葛花、槐花、木棉花用的比较多。

五花茶有哪五种花?

提 及 消 暑 清 热 去 湿 , 自 不 然 会 令 人 想 起 五 茶 花 。 何 谓 五 花 茶 , 即 利 用 五 种 不 同 植 物 的 花 蕾 或 花 朵 , 加 水 煎 煮 或 泡 成 茶 饮 用 , 以 达 到 预 防 或 治 疗 疾 病 之 目 的 , 便 叫 做 五 花 茶 。 查 实 , 中 医 药 典 里 的 五 花 茶 是 没 有 一 条 固 定 统 一 验 方 的 , 市 面 上 常 见 的 五 花 茶 , 多 以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鸡 蛋 花 、 木 棉 花 、 南 豆 花 或 水 翁 花 等 清 热 、 解 毒 、 利 湿 的 花 类 组 成 , 所 以 的 确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 消 暑 去 湿 、 预 防 夏 季 风 热 感 冒 及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作 用 。 可 惜 , 若 遇 到 冬 季 流 行 性 感 冒 或 外 感 风 寒 、 气 管 敏 感 咳 嗽 , 又 或 胃 气 痛 、 心 绞 痛 、 胁 肋 痛 、 月 经 痛 等 其 他 常 见 疾 患 , 上 述 坊 间 之 五 花 茶 便 不 大 适 宜 了 。

不 过 , 五 花 茶 的 方 剂 组 合 是 可 以 十 分 灵 活 变 通 的 , 要 将 上 述 五 花 茶 的 配 伍 按 需 要 而 作 适 当 的 调 整 改 变 , 例 如 将 金 银 花 、 野 菊 花 、 水 翁 花 等 改 为 款 冬 花 、 旋 覆 花 、 素 馨 花 、 玫 瑰 花 等 , 便 一 样 可 以 五 花 茶 预 防 及 治 疗 各 种 疾 病 了 。 换 而 言 之 , 要 熟 悉 各 样 花 的 药 性 , 便 可 根 据 各 人 的 需 要 而 自 己 配 制 五 花 茶 了 。

为 了 方 便 各 位 自 制 五 花 茶 , 以 下 将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些 常 见 花 类 的 药 性 、 功 用 、 主 治 疾 病 和 用 法 , 以 供 叁 考 。

金银花:

味 甘 性 寒 。 有 清 热 解 毒 、 凉 血 、 疏 风 散 热 的 作 用 。 主 治 疮 疡 肿 毒 、 湿 热 痢 疾 、 外 感 风 热 、 咽 喉 肿 痛 。 用 量 约 三 至 五 钱 。

杭菊花:

味 甘 、 苦 , 性 微 寒 , 有 疏 风 散 热 、 解 毒 、 清 肝 明 目 的 作 用 , 亦 可 消 炎 、 利 尿 、 抗 菌 和 抑 制 皮 肤 真 菌 。 主 治 外 感 风 热 、 风 热 眼 痛 ( 结 膜 炎 ) 、 肝 阳 上 亢 吊 起 的 头 痛 ( 相 当 於 高 血 压 早 期 的 头 痛 ) 、 肝 肾 不 足 引 起 的 头 晕 眼 花 、 口 腔 溃 疡 等 。 用 量 约 一 至 六 钱 。

甘菊花或白菊花:

性 味 功 能 与 杭 菊 花 相 似 , 养 肝 明 目 的 功 效 较 好 , 常 用 於 肝 肾 阴 虚 引 起 的 目 暗 、 飞 蚊 症 等 。

野菊花:

味 苦 辛 , 性 凉 。 清 热 解 毒 的 功 能 较 其 他 菊 花 强 , 亦 具 有 对 抗 肾 上 腺 素 、 扩 张 外 周 血 管 、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治 疗 疔 疮 肿 毒 、 暗 疮 痤 疖 及 肝 阳 上 亢 引 起 的 高 血 压 。

辛夷花:

味 辛 、 性 平 。 可 通 鼻 塞 , 主 治 慢 性 鼻 炎 、 过 敏 鼻 炎 、 鼻 窦 炎 以 及 各 种 鼻 炎 引 起 的 头 痛 , 此 外 对 急 性 鼻 炎 亦 有 一 定 疗 效 , 是 治 鼻 病 常 用 药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款冬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止 咳 下 气 、 镇 咳 的 作 用 , 但 痰 作 用 不 显 着 , 是 临 床 上 止 咳 的 常 用 药 , 无 论 属 於 寒 热 虚 实 的 一 切 咳 嗽 , 要 与 肺 经 有 关 , 都 可 用 之 , 尤 其 是 伤 风 感 冒 、 上 呼 吸 道 发 炎 而 致 的 咳 嗽 , 本 品 可 谓 不 可 缺 少 之 药 物 , 因 此 , 治 疗 咳 嗽 之 五 花 茶 , 亦 应 以 此 为 主 。 用 量 钱 半 至 四 钱 。

旋覆花:

味 苦 、 辛 , 性 微 温 , 有 镇 吐 、 痰 、 软 化 坚 顽 痰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多 用 於 因 脾 胃 虚 寒 或 湿 重 引 起 的 呕 吐 或 呃 逆 ; 消 化 不 良 而 致 的 噫 气 、 嗳 气 等 胃 肠 神 经 官 能 症 ; 痰 壅 气 送 , 顽 痰 胶 结 , 咳 吐 不 爽 , 胸 中 痞 闷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支 等 病 。 若 与 款 冬 花 配 合 使 用 , 作 用 更 加 显 着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素馨花:

味 辛 、 性 平 。 有 舒 肝 和 胃 、 消 胀 去 滞 的 作 用 。 主 治 胁 肋 痛 、 少 腹 痛 。 临 床 上 多 以 之 治 疗 肝 气 郁 结 而 致 的 气 痛 、 肋 间 神 经 痛 、 胸 膈 不 舒 等 , 无 论 消 化 不 良 ,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或 慢 性 肝 炎 、 肝 硬 化 等 所 引 起 的 腹 疼 痛 、 胁 痛 , 尤 其 偏 於 热 症 者 , 都 可 应 用 。 至 於 泻 泄 、 湿 滞 的 腹 痛 或 跌 打 损 伤 、 积 瘀 而 起 的 胸 胁 疼 痛 , 亦 可 用 之 。 此 外 , 妇 女 更 年 期 情 绪 郁 闷 者 , 用 本 品 亦 有 一 定 解 郁 结 的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因 本 品 含 挥 发 油 , 不 宜 久 煎 , 以 沸 开 水 服 较 好 , 解 痛 份 量 以 三 钱 较 佳 。

玫瑰花:

味 甘 、 微 苦 , 性 温 。 含 挥 发 油 及 鞣 质 , 具 有 舒 肝 镇 痛 , 收 敛 止 泻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用 於 治 疗 肝 郁 胁 痛 、 胃 腕 痛 、 心 气 痛 等 。 无 论 胃 神 经 官 能 症 或 慢 性 胃 炎 、 十 二 指 肠 病 、 慢 性 肝 炎 或 胆 囊 炎 , 凡 有 胃 部 或 胁 部 闷 痛 及 胀 满 , 又 或 胸 翳 、 背 骨 疼 痛 等 , 都 可 用 本 品 。 此 外 , 妇 女 经 痛 或 月 经 过 多 而 病 情 较 轻 者 , 本 品 亦 有 相 当 疗 效 。 用 量 的 钱 半 至 三 钱 。

佛手花:

味 苦 、 酸 , 性 平 。 有 平 肝 理 气 , 开 郁 和 胃 的 作 用 , 主 治 肝 胃 气 痛 。

梅花:

味 微 酸 、 涩 , 性 平 。 有 开 郁 和 中 , 化 痰 , 解 毒 之 作 用 。 主 治 郁 闷 心 烦 、 肝 胃 气 痛 、 梅 核 气 、 瘰 疮 毒 等 症 。 用 量 七 分 至 二 钱 。

蜡梅花:

味 辛 、 苦 , 性 平 。 作 用 为 凉 血 清 热 解 毒 , 性 气 活 血 生 肌 。 临 床 多 用 於 麻 疹 复 期 时 馀 热 未 清 、 咳 嗽 、 口 乾 、 便 燥 、 烟 燥 、 睡 不 宁 等 症 ; 亦 可 治 风 火 喉 痛 , 如 偏 桃 腺 炎 、 咽 喉 炎 、 咽 部 充 血 疼 痛 等 ; 又 可 治 风 热 眼 痛 ( 急 性 结 膜 炎 、 红 眼 症 )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密蒙花:

味 甘 , 性 微 寒 , 有 除 风 热 、 消 炎 明 目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眼 科 , 对 於 急 、 慢 性 结 膜 炎 , 凡 有 结 膜 充 血 、 多 泪 及 有 黏 液 样 分 泌 物 、 目 、 怕 光 等 症 状 , 均 可 应 用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豆蔻花:

味 辛 , 性 温 。 有 健 胃 、 止 呕 、 除 胃 气 及 促 进 肠 蠕 动 的 作 用 。 可 治 胃 炎 ( 尤 其 是 受 寒 后 或 食 滞 后 引 起 者 ) 所 致 的 腹 部 胀 闷 、 心 呕 吐 、 腹 痛 等 。 在 湿 温 病 ( 如 肠 伤 寒 ) 初 起 时 , 症 见 头 重 胸 闷 、 体 倦 、 小 便 短 赤 、 大 便 溏 泄 、 舌 苔 白 腻 等 。 本 品 亦 有 缓 解 病 情 的 作 用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扁豆花或南豆花:

味 甘 , 性 徵 温 。 有 消 暑 化 燥 , 如 中健 脾 , 利 尿 的 作 用 。 临 床 上 常 用 於 解 暑 , 治 疗 夏 季 胃 肠 型 感 冒 , 急 性 肠 炎 , 暑 热 头 痛 , 饮 食 不 节 , 湿 空 疲 乏 等 。 扁 豆 花 尤 以 清 热 治 痢 为 佳 , 南 豆 花 则 以 降 暑 散 热 去 湿 较 胜 。 用 量 一 至 五 钱 。

茅花:

味 甘 , 性 寒 。 有 利 止 血 的 作 用 。 多 用 於 治 疗 咳 血 、 尿 血 而 属 热 症 者 , 另 治 疗 急 性 肾 炎 , 利 尿 消 肿 有 相 当 效 果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槐花:

味 苦 , 性 微 寒 而 带 散 。 有 凉 血 止 血 、 清 热 之 作 用 , 另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亦 十 分 显 着 。 主 治 热 症 出 血 , 尤 其 是 便 血 , 如 痔 疮 出 血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便 血 等 。 对 於 属 实 症 如 有 出 血 倾 向 的 高 血 压 病 , 本 品 因 具 降 压 及 减 低 血 血 管 通 透 性 的 作 用 , 故 亦 颇 具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五 钱 。

凌霄花:

味 甘 、 酸 , 性 微 寒 。 有 凉 血 而 泻 血 热 , 去 瘀 通 经 , 并 有 利 尿 之 作 用 。 临 床 上 主 要 用 於 妇 科 , 治 月 经 不 调 , 因 气 滞 血 瘀 而 致 的 经 闭 , 伴 有 低 热 、 腹 痛 等 症 候 者 较 宜 。 另 治 皮 肤 湿 疹 、 荨 麻 疹 , 亦 有 显 着 疗 效 。 用 量 二 至 三 钱 。

月季花:

味 甘 , 性 温 。 有 理 气 、 活 血 、 调 经 、 消 肿 之 作 用 。 主 要 用 於 妇 女 经 闭 或 月 经 稀 发 、 色 淡 而 量 少 , 小 腹 痛 , 兼 有 精 神 不 畅 , 大 便 燥 结 者 。 用 量 五 分 至 钱 半 。

川红花:

味 辛 、 微 苦 , 性 温 。 有 破 瘀 、 活 血 、 通 经 的 作 用 。 主 治 妇 女 血 瘀 经 痛 、 经 闭 、 产 后 瘀 血 积 滞 、 恶 露 未 尽 、 小 腹 胀 痛 , 冠 心 病 之 心 绞 痛 , 跌 打 损 伤 、 瘀 血 积 滞 及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而 致 之 眼 肿 等 病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藏红花:

味 甘 , 性 寒 。 作 用 较 川 红 花 强 , 尤 以 清 热 解 毒 效 力 较 好 。 主 治 麻 疹 , 或 合 并 肺 炎 、 久 热 不 退 等 。 用 量 三 分 至 一 钱 。

厚朴花:

味 苦 , 微 温 。 有 理 气 化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胸 痞 闷 胀 滞 , 纳 谷 不 香 。 用 量 一 至 三 钱 。

木棉花:

味 甘 , 性 凉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肠 炎 、 菌 痢 , 慢 性 胃 炎 、 溃 疡 病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鸡蛋花:

味 甘 , 性 平 , 气 香 。 有 清 热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痢 疾 、 夏 季 腹 泻 、 湿 热 。 用 量 三 至 五 钱 。

茉莉花:

味 甘 , 性 凉 微 寒 。 有 清 热 、 利 湿 的 作 用 。 主 治 菌 痢 、 肠 炎 、 湿 热 下 注 、 小 便 欠 畅 , 外 感 风 热 咳 嗽 甘 症 。 用 量 一 至 二 钱 。

葛花:

味 甘 辛 , 性 平 。 具 解 表 清 热 , 透 疹 , 升 清 止 渴 、 止 泻 及 解 酒 的 作 用 。 主 治 表 热 证 ; 麻 疹 初 期 疹 出 不 透 ; 泄 泻 便 溏 ; 前 额 头 痛 ; 项 背 强 直 ; 醉 酒 或 宿 酒 头 重 体 倦 等 。 用 量 钱 半 至 三 钱 。

除 了 上 述 各 种 花 外 , 常 见 鲜 花 真 可 谓 数 不 胜 数 , 其 中 有 许 多 均 有 药 用 价 值 的 , 例 如 槟 榔 花 、 向 日 葵 花 等 亦 有 治 疗 胃 病 、 经 痛 的 作 用 。 因 篇 幅 关 系 , 不 能 尽 数 。

认识一下广州的树种

①木棉

分布:陵园西路、西堤二马路、海珠湖、临江大道

特色:木棉树(bombaxceiba),又名攀枝花、红棉树或英雄树,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一般在木棉的棉絮团中,藏有一颗黑色的种子,棉球随风滚动,一遇到潮湿的土地便落地生根。

②澳洲鸭脚木

分布:临江大道、新港路

特色:株形优雅,易于管理,是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但目前多由南方引进,成本较高。

③细叶榄仁

分布:临江大道、新港西路、东风路

特色:落叶乔木。叶色黄绿,质感轻细,干直立,侧枝水平开展,树冠呈伞形。高可达18米。

④麻楝

分布:东风路、临江大道、天河路

特色:麻楝原产于我国,现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潮湿温暖的热带森林中。麻楝黄色或略带紫色的花,带香味。

⑤大叶榕:

分布:环市路、东风路等多条主干道

特色:属本地乡土树种,常绿大乔木。挂果如小小西红柿般大,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

⑥橡胶榕

分布:东风路

特色:橡胶榕树冠大,广展,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片具长柄,互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形。

⑦秋枫

分布:临江大道、东风路

特色:秋枫为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宜作庭园树和行道树,也可在草坪、湖畔、溪边、堤岸栽植,有很可观的药用价值。

⑧黄花夹竹桃

分布:临江大道

特色:黄花夹竹桃,夹竹桃科常绿小乔木。又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可入药。

神针草是啥中药?有没有别的名字

你说的是鬼针草吧,鬼针草有名婆婆针,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 L.)菊科鬼针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茎下部叶较小,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条状披针形,总苞基部被短柔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瘦果黑色,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中药药性

【性味】甘、淡,味苦;性微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用药禁忌】《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1~2cm小断,干燥。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贮藏】置干燥处。

功效及应用

1.解表清热:用于感冒风热表证及防治流感,常配野菊花、银花、黄皮叶、龙眼叶等同用。

防治中暑,可配玉叶金花、水翁花、岗梅、崩大碗等清解暑热药同用。

2.清热解毒:(1)用于毒蛇咬伤,伤后即用本品3~5两捣汁服或煎服,或配大蓟根、青木香、万年青根、茜草根、苦参等同用;(2)用于阑尾炎,可单味使用,每日用鲜品4~8两,配白花蛇舌草同用则疗效更佳;(3)用于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等症,可配鸭跖草、崩大碗、广东土牛膝等同用,共凑清热利咽之效;(4)用于乙型脑炎,可配九里香叶同用,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

3.清利湿热:用于胃肠湿热泄泻、痢疾,对湿热型的小儿消化不良疗效尤佳。后者可配车前草(呕者加生姜)煎服;或单用本品煎水熏洗两脚,每日3~6次。

此外,尚可用于急性肾炎水肿。

【来源出外】中医方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