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胡荽长什么样(石胡荽真实图样)

这种草叫什么名字

这种草叫什么名字

这是鹅不食草.中文学名:石胡荽.别称: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一年生匍匐状柔软草本.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药用部分为全草.具有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的作用.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什么是石香菜?

什么是石香菜?

和薄荷很相似,开胃健脾.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茎均有毛刺,花碎小紫色,果实片状,边缘有刺,种子细小如芥子,植株夏至即枯干死亡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茎均有毛刺,花碎小紫色,果实片状,边缘有刺,种子细小如芥子,植株夏至即枯干死亡

鹅不食草

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

石胡荽属有哪几种植物

有6种,产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我国有1种. 一年生匍匐状小草本,微被蛛丝状毛或无毛.叶互生楔状倒卵形,有锯齿.头状花序小,单生叶腋,无梗或有短梗,异型,盘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平展矩圆形,近等长,具狭的透明边缘;边缘花雌性能育,多层,花冠细管状,顶端2-3齿裂;盘花两性,能育,数朵,花冠宽管状,冠檐4浅裂;花药短,基部钝,顶端无附片;花柱分枝短,顶端钝或截形;花托半球形,蜂窝状.瘦果4棱形,棱上有毛,无冠状冠毛.

鸡肠草,是什么东西

“释名 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石胡荽。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 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请问有谁知道 中药 石湖妥 的别名是什么吗? 谢谢

您说的应该叫石胡荽

别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鼻塞头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石香菜跟九层塔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石香菜又叫麝香菜,也有直接叫香菜的.九层塔,又叫罗勒,鱼香菜,潮州菜中又名金不换,客家为满园香

石香菜有什么营养价值谁知道?的请告诉我谢谢

具有祛除口臭、嘴淡,开胃健脾的功效.

石豇豆的植物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高山瓦韦 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茎横走,密被黑褐色鳞片.叶互生,厚革质;叶片长线形,近无柄,边缘强度反卷,几达主脉.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盾状隔体,着生于细脉相接处,位于中脉与叶边中间,为反卷的叶边所覆盖. 生于高山林下岩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此外,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在陕西地区亦作石豇豆入药.参见"苍条鱼鳖"条.

这是什么草附图片

虎耳草 (虎耳草科植物)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产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多年生草本,高8-45厘米。鞭匐枝细长,密被卷曲长腺毛,具鳞片状叶。茎被长腺毛,具1-4枚苞片状叶。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长1.5-7.5厘米,宽2-1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5-)7-11浅裂(有时不明显),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腹面绿色,被腺毛,背面通常红紫色,被腺毛,有斑点,具掌状达缘脉序,叶柄长1.5-21厘米,被长腺毛;茎生叶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

聚伞花序圆锥状,长7.3-26厘米,具7-61花;花序分枝长2.5-8厘米,被腺毛,具2-5花;花梗长0.5-1.6厘米,细弱,被腺毛;花两侧对称;萼片在花期开展至反曲,卵形,长1.5-3.5毫米,宽1-1.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腺睫毛,腹面无毛,背面被褐色腺毛,3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红色斑点,基部具黄色斑点,5枚,其中3枚较短,卵形,长2-4.4毫米,宽1.3-2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1-0.6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2-)3-6条,另2枚较长,披针形至长圆形,长6.2-14.5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长0.2-0.8毫米之爪,羽状脉序,具2级脉5-10(-11)条。雄蕊长4-5.2毫米,花丝棒状;花盘半环状,围绕于子房一侧,边缘具瘤突;2心皮下部合生,长3.8-6毫米;子房卵球形,花柱2,叉开。染色体2n=36, 54。花果期4-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