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枣的介绍
沙拐枣为蓼科灌木.沙拐枣属的植物均为固沙造林先锋树种.高50~150厘米.分枝短,开展,老枝灰白色; 一年生枝草质,绿色.叶细鳞片状,长2~4毫米.花2~3朵簇生于叶腋,两性,粉红色;花梗细弱, 下部有关节; 花被5片, 卵形; 雄蕊12~16, 与花被近等长;瘦果椭圆形,顶端锐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10毫米,长10~12毫米;肋状突起不明显,每一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刺毛叉状分枝2~3次, 细弱而脆, 易折断 .中国西北各省荒漠地带都有分布,种类较多,约有20余种,其中多数为小灌木.
沙拐枣的品种分类
阿拉善沙拐枣Calligonum alaschanicum Losinsk.
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
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
甘肃沙拐枣Calligonum chinense Losinsk.
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 N. A. Ivanova ex Soskov
戈壁沙拐枣Calligonum gobicum (Bunge ex Meisn.) Losinsk.
吉木乃沙拐枣Calligonum jeminaicum Z. M. Mao
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nse Z. M. Mao
小沙拐枣Calligonum pumilum Losinsk.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Losinsk.
三列沙拐枣Calligonum trifarium Z. M. Mao
英吉沙沙拐枣Calligonum yengisaricum Z. M. Mao
柴达木沙拐枣Calligonum zaidamense Losinsk.
沙拐枣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
极耐高温、干旱和严寒.萌芽性强,被流沙埋压后,仍能由茎部发生不定根、不定芽.多生于沙地、戈壁滩、干河床以及山前沙砾地. 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
杨树和沙拐枣哪个抗风沙效果好?为什么?
沙拐枣因为它的根系发达耐旱
空谷佳人是什么花?有什么特点?
展开全部
兰花:空谷佳人。
兰的根,粗壮肥大,肉质分枝少,偶有生出支根的,无根毛。外层为根皮组织,内层为皮层组织,皮层组织细胞较发达,有根菌共生,故兰花又称为菌根植物。菌根是营养植株使之生长的主要器官,是兰花生育、开花、生存、繁殖等生命循环的依靠。可以说,没有菌根就没有我们种的春兰和夏兰。“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在这里用来说明菌根的重要性是恰当的。我们讨论兰花栽培管理,首先应该弄清菌根发育的基本过程。
在兰根的表皮及皮层组织中有共生兰菌,并含有大量的水和空气。兰花的菌根,植物学研究说法不一,有人分三层,有人分二层。我们认为应分内、中、外三层:内层,即真根,由木质柱和维管束组成,所谓根筋即真根。中层为含有水、气囊、兰菌细胞的兰菌体,即所说的肉质根的根体。菌根含有多种酶,借叶体承受阳光的作用,通过空气中的氧和水吸收空气中的氮、二氧化碳,以及通过根体吸收营养中的养料,经过消化分解,分解成各种氨基酸、纤维素等兰花所需物质,再通过维管束,随空气和水输送到兰体各部位,供其吸收,使兰体生长、菌根增长。菌根中的水、空气是要点。如果没有空气和水,菌根必然窒息而失去功能,造成腐败。外层就是兰根的表皮,兰根的表皮有人研究过,是由一种楔形放射状细胞组成,其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供给兰根,以利生长,又能防止根中营养物质、水和空气的流失。如果土壤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根部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也会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地上部植株的生长。
知道了这一生理现象,我们就能知道兰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点主要在根上。养好兰就要养好根。养好兰根,我们首先要为兰花创造通风透气而又不渍水的条件,因为渍水就不能透气,造成菌根积水,挤掉空气而失去气体参与分解营养物和输送营养物的作用。水积多了,皮层细胞得不到营养补充而松开楔形的密度,造成内外反渗,根菌与营养物质渗出根皮,久而久之,嗜酸菌(细菌)将侵害根菌(真菌)而使兰根腐烂,这就是兰根腐败的主要原因。长此下去,进而造成假球茎腐烂,而使植株死亡。
兰花的生长发育好与不好是看叶。叶是由纤维和各种不同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由叶绿素和叶黄素来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叶黄素有反射阳光防止过热的作用,阳光强时,叶黄素增多,叶色变淡,形成保护膜。阳光多些,少生病害,但容易使兰花逐渐变黄,早枯早衰;阳光少些,叶自动调节叶绿素与时黄素的比例以增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输送到根部,共同分解成兰草所需营养物质。而兰叶最重要的是通风透气,叶背的气孔是“呼吸器官”,二氧化碳要通过叶的气孔达叶体全身,而废物又要通过气孔排出体外。可以说叶起到兰草肺的作用。所以兰草的通风透气,与兰根的适当的给水是养好兰花的关键所在。
(l)叶质
特厚、肥厚、厚、稍薄、薄些、薄。
(2)叶肉
肉细、肉韧、肉软、肉粗些、肉粗糙。
(3)叶色
墨黛绿色、深黛绿色、黛绿色、深绿色、金黄色、象牙色、浅黄白色、浅绿白色。
(4)叶面
特宽阔、宽阔、阔、稍狭、狭长、细。
(5)叶骨
硬又直,硬带弯弓,硬些,稍软,软。
(6)叶沟
特深、很深、深、稍浅、很浅、浅。
(7)叶边
特别利齿、粗齿、稍利齿、细齿、幼齿。
(8)叶尾
倒凹的圆尾、圆尾,顺圆尾、钝圆型。
(9)叶尖处
向后倒钩型,向前内钩型,向右或左后方扭。
(10)整体看起来属于最矮型,矮化型,中矮。
(11)叶柄,又称叶裤。
肥短、短、稍长、长。
高考地理 选择农田防护林树种 A杨树 B马尾松C 红松 D沙拐枣
农田防护林宜选择高生长迅速、抗性强、防护作用及经济价值和收益都较大的乡土树种. 红松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沙拐枣是防风固沙耐寒耐旱植物,多分布西北干旱区;杨树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利用杨树可以解决迅速恢复植被,解决生态问题;马尾松适合荒山造林,但由于系直根性树种,根茎粗长,似乎又可以帮助固结土壤. 个人认为是杨树,生长迅速.
哪种是西北的自然植被?
沙拐枣.
半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的基本特点
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京103°-114°。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0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六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米-80米之间。最厚达150米-180米。年均气温6℃-14℃,年降水量200毫米-700毫米。从东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锦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另在干燥度在4.0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自然地带。主要由沙粒组成的又称沙漠;由砾石组成的又称戈壁。荒漠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植被是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相对优势的稀疏植被。有沙拐枣属、梭梭属、麻黄属、木本仙人掌科的仙人掌属和富含肉质茎植物中的大戟属等。它们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地区,以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逐渐适应了严酷的生境条件。大多数荒漠植物具发达的根系,由一些短命或类短命植物,在雨季迅速完成生活周期,以种子或根茎、块茎、鲮茎等度过不利生长的干旱季节。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9%,在北半球从非洲北部的大西洋岸起,向东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大、小内夫得沙漠,鲁卜哈利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和卢特沙漠,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沙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中亚沙漠,中国西北和蒙古的大戈壁以及北美西部的大沙漠。在南半球,有澳大利亚大陆中部的沙漠,南美东南(阿根廷境内)和西部(智利境内)的荒漠和南非的荒漠。
草酸合成法好还是氧化法好
你说 的是那种合成法.一氧化碳合成法没有竞争优势,投入大流程长,现在基本不才用了.但是产品质量好.氧化法也有多种,淀粉氧化法流程短.成本和淀粉挂钩.我两种方法都参与过,如果想趁现在草酸价好,做这个项目,可以考虑氧化法.有便宜的糖源就更佳了.
蜂鸟有什么特点!
特点:
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像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像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的响声。
蜂鸟,体型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而悬停在空中,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的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之一。蜂鸟拍打翅膀时发出的嗡嗡声,就像蜜蜂一样,这就是其名字的由来。另外,蜂鸟也可以向左向右飞行。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有“森林女神”之称。
扩展资料:
蜂鸟科(Trochilidae):共有1科2亚科104属355种。因飞行时两翅振动发出嗡嗡声酷似蜜蜂而得名。体型小,体被鳞状羽,色彩鲜艳,并闪耀彩虹色或金属光泽,雄鸟更为鲜艳;嘴细长而直,有的下曲,个别种类向上弯曲;舌伸缩自如;翅形狭长;尾尖,叉形或球拍形;脚短,趾细小而弱。
飞翔时两翅急速拍动,快速有力而持久;频率可达每秒50次以上。善于持久地在花丛中徘徊“停飞”,有时还能倒飞。与雨燕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蜂鸟和其他鸟类一样,没有发达的嗅觉系统,而主要依赖视觉。蜂鸟约90%的食物来自花蜜,其余为节肢动物,包括苍蝇、黄蜂、蜘蛛、甲虫和蚂蚁。它们薄而长的鸟喙很适合汲取花蜜。
分布于拉丁美洲,北至北美洲南部,并沿太平洋东岸达阿拉斯加。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蜂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