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草是一种什么植物,学名是什么?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nn. 别名:三裂叶豚草 英文名:Ragweed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特征:一年生草本,属自然归化植物.高30—150厘米,无毛或有柔毛.叶片2—3回羽状分裂,两面有细短毛或表面无毛.雄性头状花序黄绿色,直径2.5—5毫米,有细短梗,再排成总状;总苞浅碟状,边缘有数浅圆齿,有长柔毛或无毛;雌花总苞顶端有4—7细尖齿,结果时残存瘦果上部.风媒传粉.花果期7—9月. 原产地及分布:北美,日本等地多见.现为南京及上海等地常见杂草.我国长江流域有野生,为路旁杂草.侵入裸地后一年即可成为优势种.
属于“豚草属”的植物有哪些?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俗称艾叶破布草和破布草,是影响人类健康和作物生长的危险性杂草. 另外还有蒿叶豚草,但应是一种无害植物. ^_^!!!
什么是 豚草.
图片地址: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7ac880519c58313743a75b5b.jpg 详细资料及图片,复制打开即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9A%E8%8D%89
三裂叶豚草的形态特征
(一)
三裂叶豚草是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时可达170厘米,有分枝,被短糙毛,有时近无毛。叶对生,有时互生,具叶柄,下部叶3-5裂,上部叶3裂或有时不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锐锯齿,有三基出脉,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叶柄长2-3.5厘米,被短糙毛,基部膨大,边缘有窄翅,被长缘毛。
雄头状花序多数,圆形,径约5毫米,有长2-3毫米的细花序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浅碟形,绿色;总苞片结合,外面有3肋,边缘有圆齿,被疏短糙毛。花托无托片,具白色长柔毛,每个头状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黄色,长1-2毫米,花冠钟形,上端5裂,外面有5紫色条纹。花药离生,卵圆形;花柱不分裂,顶端膨大成画笔状。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伞状,具一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顶端具圆锥状短嘴,嘴部以下有5-7肋,每肋顶端有瘤或尖刺,无毛,花柱2深裂,丝状,上伸出总苞的嘴部之外。
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月,果期9-10月。
(二)
三裂叶豚草是直根系植物,其植株较豚草高大粗壮,株高可达250-300厘米,茎粗可达2.5-3.0厘米,最小的植株高30-40厘米,茎粗5-6毫米。茎绿色,有纵条棱,密生瘤基直立硬毛,后期毛脱落残留下瘤基。分枝大部分从植株的中上部分枝,发育好的有四级分枝,形成小乔木状的巨大植株,也有少量植株自基部长出数条粗壮的分枝,形成灌木丛状。
叶子全株对生。叶柄粗壮,长2-5厘米,有密粗毛,叶片很大,长宽均可达6-15厘米,掌状三深裂,有三条强劲的主脉自叶柄顶端发出,有时两个侧生主脉各分出一个同主脉相同粗细的分枝,看上去好象有五条主脉,形成五个裂片,每个裂片短椭圆形,边缘有浅锯齿,顶端渐尖。叶片两面均有短粗毛,叶脉上的毛较长。
三裂叶豚草的花序及花器结构与豚草相似,但雄花序粗大,雄花序的总苞比豚草大,直径可达4-7毫米,由6-7个扇形总苞片联合而成,背面有5-6条黑褐色放射线,总苞比豚草总苞浅,呈浅盘状,手触摸时会染上红色。总苞内花的数目也多,通常为20-30朵,雄花结构与豚草相同。雌花序也生于雄花序轴基部的叶腋内,每对叶腋有15-20个花序聚成轮状,也有少数单生的。其结构与豚草相同,但要大一些。
成熟的复果倒圆锥型,褐色宽4毫米,长6-7毫米,有的竟达13毫米,显著大于豚草复果。
三裂叶豚草的幼苗,下胚轴长20-50毫米,粗壮,直径可达5-6毫米,光滑无毛,上不绿色,近地面处黑紫色或红色,有时长不定根;子叶大型,匙状,长10-15毫米,宽9-15毫米,基部逐渐过渡为子叶柄,子叶柄长度与子叶相同;上胚轴长20-30毫米,具棱和开展的毛;出生叶两个对生,长卵圆形,三个裂片,两个侧裂片较小,顶裂片较大,叶背淡绿色,正面鲜绿色,具伏生毛,羽状网脉,后生叶有三个大齿或三浅裂,对生。
(三)
三裂叶豚草植株高50-120厘米,有时可达170厘米,分枝被糙毛,有3基出脉,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叶柄长2-3.5厘米,被短糙毛,基部膨大,边缘有窄翅,被长缘毛。雄头状花序多数,圆形,径粗约5毫米,有长2-3毫米的细花序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浅碟形,绿色,总苞片结合,外面有3肋,边缘有圆齿,被疏短糙毛。花托无托片,具白色长柔毛,每个头状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黄色,长1-2毫米。花冠钟形,上端5裂,外面有5紫色条纹。花药离生,卵圆形。花柱不分裂,顶端膨大成画笔状。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伞状,具1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顶端具圆锥状短咀,咀部以下有5-7肋,每肋顶端有瘤或尖刺,无毛,花柱2深裂,丝状,上伸出总苞的咀部之外,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木质的总苞内。总苞表面浅黄色、浅灰褐色、浅黄褐色或褐色,有时有红褐色斑点。顶端中央的圆锥状短咀形成粗短的锥状喙,周围的 5-7个瘤或尖刺形成钝的短喙,向下延伸为较明显的圆形宽棱,棱间又有较不明显的棱和皱纹。
Alyssum murale 是什么植物的拉丁名
Alyssum是十字花科 庭荠属 的一种植物,置于具体是什么植物,查不到啊,你确定你的单词没有输错? 你上这个去看看吧,http://frps.plantphoto.cn/dzb_list2.asp 中国植物志,学植物的很有用的.
拉丁名artemisia halodendron是什么植物
盐蒿…
这是什么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 规定: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最后附加命名人之名.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称,为方便国内和国际间交流统一规定采用双命名法 双命名法指用拉丁文给植物起名字 完整的拉丁学名的写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写法要注意: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与属名为斜体字
P. patens是什么的拉丁名
P. patens: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
问题:弗拉明戈舞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弗拉明戈舞 “弗拉明戈”不仅是歌(cante)、舞(baile)和吉他音乐(toque)的三合一艺术,也代表着一种慷慨、狂热、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 吉普赛人总爱说:“弗拉明戈就在我们的血液里!”的确,在我们这些异族人眼里,弗拉明戈就是吉普赛,就是卡门,就是那些来自遥远异乡的,美丽而桀骜不驯的灵魂。弗拉明戈舞的前世今生 “弗拉明戈”一词源自阿拉伯文的“逃亡的农民”一词。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接受的说法是吉普赛人从北印度出发,几经跋涉,来到西班牙南部,带来了一种混杂的音乐。因此,这种乐舞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犹太,乃至于拜占庭的元素,后来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养分,而居住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吉普赛人(又称弗拉明戈人),使其定型并扬名。 弗拉明戈舞原来是一种即兴舞蹈。男子的舞蹈比较复杂,用脚掌、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节奏快捷,女子舞蹈按照传统,主要是显示手腕、手臂和躯干的文雅及优美。舞蹈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伴随着率性而发的“哈列奥”,即拍手、捻指和激动的喊叫。当然,随着弗拉明戈舞的职业化,舞者的一招一式有了更严格的规定,也产生了像《莎乐美》这样成熟的舞剧。 吉普吉赛人从小在弗拉明戈舞的环境里长大,一家不论老小都能跳或唱,要说他们流着弗拉明戈的血液,甚至自称“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真正跳好弗拉明戈舞”,也不为过。吉普赛人生活的颠沛流离、放纵与自由,使弗拉明戈舞呈现出自由、热情和矛盾。弗拉明戈是一种生活态度 今天,弗拉明戈这个词,不仅是一种特定舞蹈的名称,也被用来形容一种人生态度。根据字典上的解释,弗拉明戈指一类追求享乐,不事生产,放荡不羁,并经常生活在法律边缘的人。在艺术家心中,“弗拉明戈”不仅是歌(cante)、舞(baile)和吉他音乐(toque)的三合一艺术,也代表着一种慷慨、狂热、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前两年服饰界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浪漫体现。 有行家说,“弗拉明戈是最能享受音乐,将音乐掌握得最精确的舞蹈”。在弗拉明戈舞蹈中,除了歌曲、吉他和响板的伴奏外,舞者时而配合节奏拍手,时而脚踩地加强韵律。随着音乐表现的变化,舞者的肢体表现也随之哀凄、欢愉,仿佛作着灵魂最深处的展现。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艺人和观众都在寻求一种心灵相通之处。弗拉明戈舞是最女人的舞 在所有舞蹈中,弗拉明戈舞中的女子是最富诱惑力的。她不似芭蕾舞女主角那样纯洁端庄,不似国标舞中的女伴那样热情高贵。她的出场,往往是一个人的,耸肩抬头,眼神落寞。在大多数双人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当她真的舞起来的时候,表情依然冷漠甚至说得上痛苦,肢体动作却充满了热情,手中的响板追随着她的舞步铿锵点点,似乎在代她述说沧桑的内心往事,这难道不是一幅最性感的画面? 响板是弗拉明戈演出的必备道具。如果你的耳朵很敏锐,大约可以听出来,其实舞者左右手响板所发出来的声音并不相同,左手边的声音低沉,代表雄性;右边的较为高亢,是雌性。舞者手中响板的应和,表达的是男人与女人的对话。要把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说得委婉动听,艺术家的天分和人生经历比技巧更重要,这也是为何很多弗拉明戈舞者年龄越大,跳得越有味道。 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542276.htm
野罂粟有哪几种?
【药 名】 野罂粟 【拼 音】 YEYINGSU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 【功 效】 解毒止痢、止咳定喘。 【主 治】 治肠炎,痢疾,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 【性味归经】 酸、微苦、涩、微寒;有毒;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微苦涩。”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性微寒,有毒。” 入肺、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别 名】 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山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夏、秋季采收。 【拉丁名】 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 【考 证】 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药 名】 蓟罂粟 【拼 音】 JIYINGSU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荷色藤属植物蓟罂粟的全草。 【功 效】 祛湿利胆、祛痰利湿。 【主 治】 用于少阳胆经湿热、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脉弦、热痰咳喘之症。 【性味归经】 苦,凉。 脾、肺、胆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服,9一15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台湾、贵州等省区。 【拉丁名】 蓟罂粟 Argemone mexicana L. 【考 证】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药 名】 罂粟嫩苗 【拼 音】 YINGSUNENMIAO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苗。 【功 效】 除热燥湿、开胃厚肠。 【主 治】 治胃肠疾病,食滞。 【性味归经】 《纲目》: “甘,平,无毒。” 大肠经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 【拉丁名】 Papaver somniferuum L. 【考 证】 出自《本草纲目》。 【中药化学成分】 含那可汀、可待因、吗啡及罂粟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