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花的图片
去百度搜绝对能搜出来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8%CB%B2%CE%BB%A8&in=12515&cl=2&cm=1&sc=0&lm=-1&pn=1&rn=1&di=999305496&ln=404
人参开花是什么样图片
上图为花,下图为果
野人参开花是什么样子
和家养的一样
请问这是人参花吗?
这不是人参,人参属于五加科植物,只能生长在中国东北及朝鲜一带,你所发的图片属于商陆科植物美洲商路的图片,这个药属于峻下逐水药,你可以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请问图中的是人参的植物吗?根很像,不知道真假?
这不是人参,是土人参,也叫栌兰、土洋参、福参、申时花、煮饭花、假人参、参草、土高丽参,水人参,紫人参等,是马齿苋科的.而人参是五加科的. 详见百度
这种是人参的花吗?为什么百度图片说这种是人参花
这是土人参,又称假人参,是马齿苋科植物. 人参是五加科著名植物,土人参与人参完全不搭界.
请问这是什么花?
嗯!看上去是人参菜的花,也就是野人参(草蔘)的花. 我下面给你发张图片,那是开过花结的圆种子球了.
空间人参果花
只是多了些背景图片(gif格式的,会动的),具体得需要css 语法是 body { background-image:url(图片地址); }
怎么分辨人参花,西洋参花 ,西洋参的好坏 具体有什么诀窍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它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生于茂密的林中,喜寒冷、湿润,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
人参栽培5-6年后秋季采收,洗净晒干,表面淡黄色称生晒参;
水烫、针刺后浸于糖液中再干燥,颜色呈黄白色称白参;
剔除侧根,蒸熟后干燥,表面红棕色者称药参。
进口的人参,目前有朝鲜红参和西洋参。
人参以生长年久、浆足、芦长、碗密、体丰满、纹细、坚韧不易断者为佳。
根据不同品种可进行如下分类鉴定:
生晒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连接较细的根茎(芦头),有不定根和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下部分出2-4支根及少数侧根,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皱纹,主根横纹细密断质成环。断面黄白色,可见放射状裂隙散有黄棕色小点,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甘、苦。
红参:侧根大多已除去,表面红棕色半透明或微有光泽,质坚硬、折断面红棕色,较平坦,角质状,味甘、微苦。
白参:体表泡松,淡黄色或黄白色,味甘。
野山参:芦头罗长,四面密生芦碗。主根上端有细而深的螺旋纹,中下部一般无纹。多见两个主要支根,参须稀疏细长,其上有明显的疣状突起。
朝鲜红参:产于朝鲜,其原植物与国产人参相同,仅加工方法稍异。其粗颈芦短多环节;表面红棕色,上部显“黄衣”,体周有明显纵棱纹,质紧而重,断面角质有菊花纹,气香浓,味甘微苦。
西洋参: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与国产人参不同,性状及效用也不同。其主根圆柱形或长纺锤形,无芦头,支根和须根,表面淡棕黄色或类白色,有密集细横纹。质轻松,断面平坦,淡黄色。味甘、微苦、性凉。
在有些地区,少数人为了牟取暴利,引种和销售与人参外形类似的品种,加工后冒充“红参”或 “生晒参”等来坑害消费者。常见的伪品有:
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产于陕西华山等地。其加工后呈棕褐色,顶端有一至数个根茎,质硬脆,断面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微苦,稍麻舌,有毒性。服用后常引起中毒。
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呈圆椎形式或纺锤形,少分枝,略扁曲,无芦碗。表面呈红棕色,有横向浅色皮孔和纹沟,无人参特有的横纹,外表剥离时呈纤维性。横断面略呈1-2层棕色环。味淡有豆腥气。
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呈圆柱形,少分枝,较饱满肥大,红棕色。上端残留圆柱形茎,中空(可和人参特征之一的芦头区别)。横断面有多层明显淡棕色同心环纹。味微甜后苦,久嚼麻舌。生用有毒。
除了上述常见的伪品外,还有一些以次充好的劣品,只要人们按照人参的基本特征(如有无芦头、芦碗、细横纹,断面有无菊花纹等)来鉴定就不难识别。
建议你到大型的超市里,通常超市里都会有专门的参茸专柜,可以放心选购.
另外,中国补品网 www.chinabupin.com.cn 上有更多的关于保健及相关保健补品的资讯和销售,你可以上去做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参考资料: www.chinabupin.com.cn
这到底是什么人参?在百度图片里说人参花,为什么在药书里找不到?
展开全部
唉 介个不是人参花。。。是箭叶秋葵的说。。。锦葵科秋葵属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40—100厘米,具萝卜状肉质根,小枝被糙硬长毛。叶形多样,下部的叶卵形,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朝形、箭形至掌状3-5浅裂或深裂,裂片阔卵形或阔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戟形,边缘具锯齿或缺刻,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长硬毛;叶柄长约4-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线形,长约6—10毫米,疏被长硬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约4—7厘米,密被糙硬毛;小苞片6—12,线形,宽1-1.7毫米,长约1.5厘米,疏被长硬毛;花萼佛焰苞状,长约7毫米,先端具5齿,密被细绒毛;花红色或黄色,直径4—5厘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4厘米;雄蕊柱长约2厘米,平滑无毛;花柱枝5,柱头扁平。蒴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厘米,被刺毛,具短喙;种子肾形,具腺状条纹。花期5—9月。
习性及分布 喜温暖,喜阳,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质壤土或钙质土。长江以北地区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发新枝。主要分布在云南文山、西双版纳、临沧、怒江、保山等地州,海拔900-1600米的低丘、草坡、旷地、稀疏松林下或干燥的瘠地常见。分布于我国贵州、广西、广东(包括海南岛)等省区。也分布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本种根入药,治胃痛、神经衰弱,外用作祛瘀消肿、跌打扭伤和接骨药。越南北部以根作止痢和滋补药。
繁殖培育 播种、分株法繁殖。播种宜在早春进行,可行条播。出苗后经1-2次间苗,即可移植,株距20cm左右。幼苗需覆盖越冬。翌春定植,株距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