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花属于茜草科,哪些花属于茜草科植物

请问这是什么花,属于什么科目.

请问这是什么花,属于什么科目.

栀子花 属于茜草科~

茜草科植物是什么

茜草科植物是什么

茜草科是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目的一个科.多为木本,少数为草本.叶对生,很少3枚轮生,通常全缘,具托叶.约有450~500属,6000~7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约有70属,450种以上,茜草科有不少经济植物,有药用的如金鸡纳树、茜草、钩藤等,饮料用的如咖啡,观赏用的如六月雪、栀子等.

茜草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和忍冬科如何区分?

茜草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和忍冬科如何区分?

茜草科:单叶,对生或轮生,常全缘;托叶2,位于叶柄间或叶柄内,分离或合生,明显而常宿存,有时呈叶状,使叶呈轮生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排成各种花序;花萼4~5裂,萼筒与子房合生,萼裂片覆瓦状排列,有时其中1片扩大成叶状;花冠合瓣,筒状、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辐状,裂片4~5,多镊合状或旋转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着生于花冠筒上;子房下位,2心皮合生,通常2室,中轴胎座,每室胚珠1至多数.蒴果、核果或浆果. 忍冬科:常无托叶.聚伞花序,种子有胚乳.

这是什么花,属于什么科目?

应该是彼岸花,不过你这开的有些稀疏…..

彼岸花学名”红花石蒜”,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石蒜科石蒜属植物,英文学名Lycorisradiata,”lycoris”一词是来自与西腊神话中海之女神的名字,而”radita”则表示”辐射状的意思,用来形容花的外型。除红色外还有白色,黄色等品种。

红花品系

石蒜 L. radiata:花型较小,花鲜红色,狭倒披针型,强度褶皱和反卷;叶线形,有白粉,中有淡色条纹或带,较窄(约1cm宽),始发于秋季,冬季绿色。

鹿葱 L.squamigera:杯状花型,花粉红色,边缘基部微皱缩;秋出叶,淡绿色,质地软。

玫瑰石蒜 L. rosea :裂瓣反卷花型,花玫瑰红色,中度褶皱和反卷;秋出叶,带状,淡绿色,中间淡色带明显。

香石蒜 L.incarnate:杯状花型,花瓣基部边缘微浪状,花蕾白色,具红色中肋,初开时白色,渐变肉红色,花被裂片腹面散生红色条纹,背面具紫红色中肋,边缘微皱缩。

究竟大叶栀子花是什么

大叶栀子花,属于茜草科栀子属物种,又名大花栀子、荷花栀子、牡丹栀子,为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枝丛生,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大,对生或三叶轮生,长7~14厘米,宽2~5厘米,有短柄,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先端渐尖,色深绿,有光泽,托叶鞘状.6月开大型白花,花最大可达10cm.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径约7厘米,白色,极香;萼裂片6,线状;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雄蕊6,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径1~1.5厘米,黄色,纵棱较高,果皮厚,花萼宿存.重瓣,具浓郁芳香,有短梗.大叶栀子花的栽培时间短,颜色相对单一,花期较短.

这是在路边发现的野花,两种完全不同的花瓣和颜色,请问是什么花?

玉叶金花 它的名字起得倒是非常贴切.洁白如玉的花叶,金黄似星的花冠,十分夺人眼球. 叶对生,卵状长圆形,叶背有柔软的短毛,摸起来很舒服. 花叶比绿叶更宽阔,叶面上有纵向的条纹,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叶子”,而是由萼片特化来的,但也不是所有的萼片都会特化成花叶,一般来说,一朵花中的五个萼片,只有一片会特化成花叶. 种加词pubescens是短柔毛的意思,所以玉叶金花除了叶子被毛外,花叶、花萼管甚至是花冠内面喉部也都有短且柔软的毛.萼片呈线形,像是一根根小刺儿,让我有一种不敢伸手去摸的感觉,生怕被刺到.

樟科、木兰科、茜草科的主要区别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落叶或常绿的乔木或灌木。树皮、叶、花有香气。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留存枝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大,单生枝顶或叶腋,两性,萼片和花瓣很相似分化不明显(统称花被),排列成数轮,分离,花托柱状;雄蕊、雌蕊均为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果实为聚合果,背缝开裂,稀为翅果或浆果。种子胚小,胚乳丰富。

识别要点: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环。花单生,花萼、花瓣不分,为同被。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子房上位。

樟科

Laur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大多为乔木或灌木,仅有无根藤属为缠绕寄生草本;常有含油或粘液的细胞。叶互生,对生,近对生或轮生,革质,有时为膜质或纸质,全缘,极少分裂,羽状脉,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小脉常为密网状;无托叶。花组成腋生或近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近伞形花序或团伞花序;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通常3基数,亦有2基数,呈萼片状,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4,排成两轮,大小相等或外轮的较小,花被筒短或很短,有的花后增大变成杯状或盘状的果托;雄蕊着生在花被筒的喉部,数目一定,稀数目不定,通常排列呈4轮,每轮2~4,花丝基部有2腺体或无 ,有时部分雄蕊特别是最内轮的雄蕊不发育,成为退化雄蕊,花药2~4室,以裂瓣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颗,花柱1,柱头盘状,扩大或开裂,有时不明显。果为浆果状核果,有时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承托,部分包围或全部封闭;果梗圆柱形,有时肉质。该科约45属,2000~2500种,分布于热带,但有些种类分布到亚热带甚至暖温带。中国约有20属(其中鳄梨属和月桂属为引种栽培)420余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该科经济植物繁多,用途很广。鳄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水果,其果仁富含油脂。月桂的叶是一种很好的调味香料或作罐头的矫味剂。很多种类如玫瑰木、樟树、黄樟等提供轻工和医药工业上用的芳香油。樟树(见樟)和黄樟还可生产樟脑。山鸡椒、木姜子等的果实和枝叶含芳香油。樟属、木姜子属、山胡椒属、油果樟属、厚壳桂属、黄肉楠属中不少种类的果实还含有丰富的油脂。桂皮(肉桂、锡兰肉桂)、马佐厚壳桂、香皮木姜子等的树皮含芳香油,其中有些种的果实还可食用。乌药以及桂皮都是有名的中药。

毛茛科

(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很少对生(铁线莲属);无托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乌头属、翠雀属);萼片5~多数,分离,有时呈花瓣状(白头翁属、铁线莲属);花瓣5~多数,或无花瓣(白头翁、铁线莲),有时特化成蜜腺叶;雄蕊多数,螺旋排列;雌蕊心皮多数至少数,分离,螺旋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实为蓇葖果或瘦果。约59属2000种,全世界广布,主产北温带。我国41属,725种,分布全国各地,大部产西南各省。根据果实类型,通常分为具蓇葖果的金莲花亚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亚科。金莲亚科主要有乌头属、翠雀属、金莲花属、升麻属、黄连属、耧斗菜属及芍药属等;毛茛亚科主要有毛茛属、唐松草属、银莲花属、白头翁属、铁线莲属等。本科有多种经济植物,牡丹、芍药、耧斗菜、飞燕草等可供观赏;黄连、乌头、白头翁、芍药、升麻、金莲花可供药用;有些植物如毛茛、铁线莲等为有毒植物;本科星叶草、独叶草、峨嵋黄连、黄牡丹、短柄乌头等12种列为我国首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茜草是一种什么植物?

别名:血见愁,西草科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主产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主要成分:

根含蒽醌甙茜草酸(Rubierythrinic acid)、水解生成甙元茜素(Alizarin)及葡萄糖.尚含紫色素(紫茜素,Purpurin)、伪紫色素(伪紫茜素,Pseudopurpurin)、茜草色素(Munjistin).

药理作用

1. 止血作用 实验证明: 该品有轻度止血作用.茜草根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在试管内,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紫茜素、茜素对蚯蚓、蜗牛、囊尾蚴、羊的大肠寄生虫皆有毒性作用,但对鼠、兔、人等毒性很小.

3. 止咳、祛痰作用 茜草根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止咳、祛痰作用.

4. 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亦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小鼠离体小肠试验中,紫茜素、茜素无明显解痉作用.

5. 其他作用 茜草制剂能治疗膀胱结石.其对由镁和胺构成的结石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对膀胱结石实际上并无多大作用,机制可能是兴奋膀胱肌肉,从而帮助结石的排除.对大鼠的实验性肾或膀胱结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制作用.

大剂量茜草素能降低动物血压,却不影响心脏;有某些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张力则略有降低)的作用.

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肤结缔组织通透性,与芦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

【临床报道】

治疗慢性气管炎。鲜茜草六钱(干三钱)、橙皮六钱,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日服二次,每次50毫升。或将茜草、橙皮汁浓缩压片,每片0.6克(含生药茜草、橙皮各0.5克)。日服三次,每次10~15片。皆十天为一疗程。治疗123例,一疗程后显效率为69.1%。据观察,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不吸烟者疗效较高;男性显效率高于女性;年龄小、病程短、病情较轻者疗效均较好。茜草的止咳作用较强,祛痰、平喘次之,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服药后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多数减少或消失。半年后随访1次,显效以上为36.6%,复发率为46.5%。1年后第二次随访,显效以上为33.3%,复发率为65.2%。服药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