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楼主你好,这是桑科高大乔木,学名叫菩提树,照片里的是它的叶子,具体资料请楼主详见百度百科.
菩提树与黄桷树的区别
简要概括:菩提树是常绿乔木,黄桷树是落叶乔木.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大乔木.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树枝有气生根,下垂如须,侧枝多数向四周扩展,树冠圆形或倒卵形,枝叶扶疏,浓荫覆地. 黄桷树:桑科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其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
乌桕树为什么叫佛教圣物菩提树苗?
你说的这是个迷信的说法,我们这个教科书上是没有这种说法的. 乌桕jiù ,又称木子树,为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四五”森林资源清查,四川全省有成片桕林841ha,零星桕树3872万株.
菩提树是什么树
菩提树桑科榕属植物树干笔直树皮灰色树冠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国内分布于西南部、及南半岛菩提树用于寺院、街道、公园作行道树菩提树也台湾花莲县树 菩提树有许多别名:沙罗双树、阿里多罗、印度菩提树、黄桷树、思维树、毕钵罗树、觉树与佛教渊源颇深菩提树梵语原名毕钵罗树(Pippala)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觉悟佛教直都视菩提树圣树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丛林寺庙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国树重庆梁平菩提林文化促进会 成立了世界首菩提树基因库收集了世界各地菩提树品种
菩提树有几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91.htm 菩提树详细资料,希望能与您帮助
什么是菩提树.菩提树代表什么意思
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别名:神圣之树、思维树、毕钵罗树、印度菩提树、佛树、觉树、道树、道场树、菩提榕、印度波树科属:桑科Moraceae榕属(又称无花果属).菩提树代表”觉悟“.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菩提树因此成为”觉悟“的代名词.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扩展资料:按照印度教的说法,菩提树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一种化身.因此,它具有特别重要的宗教色彩.印度教还认为菩提树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毗湿奴和妻子拉克希米女神在每月初一的那个黑夜就居住在菩提树上.毗湿奴住在树根,拉克希米住在树干,纳拉扬住在树枝,哈里王住在树叶,而所有的神都住在菩提树的果实里.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菩提树是什么树?请里答!
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是一种桑科榕属(又称无花果属)植物.是一种桑科榕属(又称无花果属)植物.原产于印度、中国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岛.菩提树的别名有:神圣之树、思维树、毕钵罗树、印度菩提树、佛树、觉树、道树、道场树.菩提树是一种在干燥季节落叶的半常青热带大型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干直径可达3米.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冠为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在伤口处会分泌出乳汁.野生菩提树在幼时多为附生生长,但一般不会发生绞杀现象.菩提树绞杀其他植物仅有个别报道.菩提树的别名有:神圣之树、思维树、毕钵罗树、印度菩提树、佛树、觉树、道树、道场树.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谢谢
乌桕的拼音和意思
乌桕wū jiù 乌桕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应用于园林中,集观形、观色叶、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乌桕具有药用,经济和园艺价值,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望采纳小女子答案为满意答案 谢谢
求乌桕树的资料。
乌桕[jiù] ,又称木子树,为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四五”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有成片桕林841ha,零星桕树3872万株。30年来平均年生产桕籽1447.3万kg,历史最高年(1956年)达2169.5万kg是省内栽培较多的经济林木。
1.栽培历史
我国有关乌桕栽培利用的记载,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四川种主产地县志,在18世纪末始有叙述。19世纪中页,省内栽培已较普遍。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渝、万等地远销国外。但因交通闭塞,产品销售困难,到1949年,全省仅有桕树2000万株,年产桕籽约1万t。1950年后经恢复和发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产桕籽2.2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产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复到年产2.1万t水平。
2.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乌桕在四川自然分布,北止于龙门山南坡,西北止于邛崃山东南段,西南止于锦屏山、白灵山东坡。地理位置为北纬32o30′ 以南,东经101°40′以东,为全国乌桕分布的西北沿。
垂直分布范围,在东部盆地为海拔80-900m,在川西南山地为海拔1000-1800m。
四川的集中分布区是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其中以长江河谷巫山-万县段,乌江流域涪陵-酉阳段,金沙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36363江河谷宜宾-雷波段,岷江流域的宜宾-仁寿段最为集中。这些地段中的巫山、酉阳、彭水、黔江、屏山、犍为、古蔺、荣县、仁寿、井研等10县,桕籽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7.2%,是全省乌桕的主要栽培地区。
3.生长与结实
乌桕为速生经济林木,幼期年平均高、径生长可达0.8cm和1cm以上,30年左右高、径生长渐趋缓慢而冠辐迅速增大。实生苗7-8年、嫁接苗3-5年开始结实,20-50年为盛果期,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巫山县官渡乡有一株100余年生的铜锤桕,树高18m,胸径70cm,冠幅12-12.5m,1979-1981年,年年产籽都在50-65kg左右。
乌桕由头一年春梢上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分化花芽并开花结实。春梢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其质量和数量与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如采收时留梢过长,则翌年抽生的春梢多而纤细;反之如留梢过短,则翌年抽生的春梢量少且易抽发夏梢;两者话题都不高。一般以在采收短摘结果母枝,控制留芽量在5-7个为宜。剔枝采收造成歇年,捋籽采收会形成明显的大小处,都于增产不利。
乌桕有鸡爪桕和葡萄桕2大品种群,在四川半自然实生桕林中,两者混生,以鸡爪桕为主,约占总株数的64-96%。这2个品种群,者为雌雄同株异熟、雌先熟型,单一品种的纯林,授粉不良,产量极低,但两者的雌、雄花期却交互相遇,且授粉畜高。在造林时,特别是在以嫁接苗营造的林分中,尤应注意2品种的适当搭配。
4.桕林经营和特点
四川的乌桕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m的农业耕作区,其经营方式和油桐相同;在集中产区以桕粮混作和间作为主,纯林经营极少,也有与油桐一起形成桐、桕、粮混作或间作的。分散产区以“四旁”零星种植为主。据巫山县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 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
这种桕粮混作和间作的桕林,为具有半自然状态的人工林,其特点亦与四川的桐林相似:
(1)无固定株行距,单位机种上种植数量随耕地状况而异。在坡度大,地块小、石块多的旱地上,常植乌桕于地坎边角和石旁隙地,每公顷可达450-800株。间种作物以玉米、红苕豆类为主,一般为一年一熟。
(2)更替频繁,一般为多世代异龄林。
(3)桕、粮分层分段利用空间,林分生产力较高。
5.主要类型
1)梯田地坎稻-桕混作型
本类型主要见于井研、仁寿等县的丘陵梯田区和巫山、屏山等低山山麓谤田区。乌桕常呈单行种植在梯田地坎上。这类水田,或因采取水旱轮作,或因田坎较高,不会长期集水而影响乌桕生长;同时,乌桕株距较大,由于砍枝采果,树冠较小,不致影响水稻生长,桕粮间矛盾不突出。
2)旱耕坡地桕粮间作型
本类型常见于巫山、酉阳、武隆、屏山等主产县,是四川乌桕林的主要类型。乌桕树呈“满天星”状随机种植于耕地的边坎、地角和地中,其种植株数随耕地的坡度、土层厚度而异。
3)河谷坡岸堆积隙地乌桕纯林
本类型主要见于屏山县境的金沙江岸。
6.主要病虫害
据森林病虫害普查资料,四川乌桕树上已发现的病害有轮斑病、褐斑病、卷叶病等;虫害有乌桕毒蛾、黄刺蛾、绿尾大蚕蛾及有脚金龟甲等。全省桕林总被害面积约53ha。其中以乌桕毒蛾和金龟子危害较为普遍。
7.评价与建议
四川省的乌桕林,其分布区域、经营方式油桐相似。但较油桐更喜温暖和光照,忌秋雨,适生与栽培区较窄而集中,以长江、乌江及金沙江河谷地带为主。在这一主要栽培区内,人烟稠密,垦殖指数较高,采取桕粮间作,粮桕矛盾较油桐少,是自然而合理的经营方式。今后若结合改土,合理调整种植部位,仍将是主要经营方式之一。 乌桕[jiù] ,又称木子树,为工业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据“四五”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有成片桕林841ha,零星桕树3872万株。30年来平均年生产桕籽1447.3万kg,历史最高年(1956年)达2169.5万kg是省内栽培较多的经济林木。
1.栽培历史
我国有关乌桕栽培利用的记载,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四川种主产地县志,在18世纪末始有叙述。19世纪中页,省内栽培已较普遍。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渝、万等地远销国外。但因交通闭塞,产品销售困难,到1949年,全省仅有桕树2000万株,年产桕籽约1万t。1950年后经恢复和发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产桕籽2.2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此后产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复到年产2.1万t水平。
2.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乌桕在四川自然分布,北止于龙门山南坡,西北止于邛崃山东南段,西南止于锦屏山、白灵山东坡。地理位置为北纬32o30′ 以南,东经101°40′以东,为全国乌桕分布的西北沿。
垂直分布范围,在东部盆地为海拔80-900m,在川西南山地为海拔1000-1800m。
四川的集中分布区是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其中以长江河谷巫山-万县段,乌江流域涪陵-酉阳段,金沙江河谷宜宾-雷波段,岷江流域的宜宾-仁寿段最为集中。这些地段中的巫山、酉阳、彭水、黔江、屏山、犍为、古蔺、荣县、仁寿、井研等10县,桕籽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7.2%,是全省乌桕的主要栽培地区。
3.生长与结实
乌桕为速生经济林木,幼期年平均高、径生长可达0.8cm和1cm以上,30年左右高、径生长渐趋缓慢而冠辐迅速增大。实生苗7-8年、嫁接苗3-5年开始结实,20-50年为盛果期,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巫山县官渡乡有一株100余年生的铜锤桕,树高18m,胸径70cm,冠幅12-12.5m,1979-1981年,年年产籽都在50-65kg左右。
乌桕由头一年春梢上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分化花芽并开花结实。春梢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其质量和数量与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如采收时留梢过长,则翌年抽生的春梢多而纤细;反之如留梢过短,则翌年抽生的春梢量少且易抽发夏梢;两者话题都不高。一般以在采收短摘结果母枝,控制留芽量在5-7个为宜。剔枝采收造成歇年,捋籽采收会形成明显的大小处,都于增产不利。
乌桕有鸡爪桕和葡萄桕2大品种群,在四川半自然实生桕林中,两者混生,以鸡爪桕为主,约占总株数的64-96%。这2个品种群,者为雌雄同株异熟、雌先熟型,单一品种的纯林,授粉不良,产量极低,但两者的雌、雄花期却交互相遇,且授粉畜高。在造林时,特别是在以嫁接苗营造的林分中,尤应注意2品种的适当搭配。
4.桕林经营和特点
四川的乌桕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m的农业耕作区,其经营方式和油桐相同;在集中产区以桕粮混作和间作为主,纯林经营极少,也有与油桐一起形成桐、桕、粮混作或间作的。分散产区以“四旁”零星种植为主。据巫山县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 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
这种桕粮混作和间作的桕林,为具有半自然状态的人工林,其特点亦与四川的桐林相似:
(1)无固定株行距,单位机种上种植数量随耕地状况而异。在坡度大,地块小、石块多的旱地上,常植乌桕于地坎边角和石旁隙地,每公顷可达450-800株。间种作物以玉米、红苕豆类为主,一般为一年一熟。
(2)更替频繁,一般为多世代异龄林。
(3)桕、粮分层分段利用空间,林分生产力较高。
5.主要类型
1)梯田地坎稻-桕混作型
本类型主要见于井研、仁寿等县的丘陵梯田区和巫山、屏山等低山山麓谤田区。乌桕常呈单行种植在梯田地坎上。这类水田,或因采取水旱轮作,或因田坎较高,不会长期集水而影响乌桕生长;同时,乌桕株距较大,由于砍枝采果,树冠较小,不致影响水稻生长,桕粮间矛盾不突出。
2)旱耕坡地桕粮间作型
本类型常见于巫山、酉阳、武隆、屏山等主产县,是四川乌桕林的主要类型。乌桕树呈“满天星”状随机种植于耕地的边坎、地角和地中,其种植株数随耕地的坡度、土层厚度而异。
3)河谷坡岸堆积隙地乌桕纯林
本类型主要见于屏山县境的金沙江岸。
6.主要病虫害
据森林病虫害普查资料,四川乌桕树上已发现的病害有轮斑病、褐斑病、卷叶病等;虫害有乌桕毒蛾、黄刺蛾、绿尾大蚕蛾及有脚金龟甲等。全省桕林总被害面积约53ha。其中以乌桕毒蛾和金龟子危害较为普遍。
7.评价与建议
四川省的乌桕林,其分布区域、经营方式油桐相似。但较油桐更喜温暖和光照,忌秋雨,适生与栽培区较窄而集中,以长江、乌江及金沙江河谷地带为主。在这一主要栽培区内,人烟稠密,垦殖指数较高,采取桕粮间作,粮桕矛盾较油桐少,是自然而合理的经营方式。今后若结合改土,合理调整种植部位,仍将是主要经营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