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的别名叫什么(龙胆草的别名叫什么名字)

龙胆草有其他称呼吗

龙胆草有其他称呼吗

龙胆草其他称呼的是:陵游(《本经》),草龙胆(《本草图经》),苦龙胆草、地胆草(《滇南本草》),胆草(《药品化义》),山龙胆(《浙江中药手册》),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植》),水龙胆(《江苏植药志》).

龙胆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龙胆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胆Radix Gentianae (英) Chinese Gentian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 采制 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0.3~l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断面黄白色。味苦。 化学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龙月二糖(gentiobiose)、龙胆灿酮(gentisin)和龙胆酸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附注 同属植物条叶龙胆 G. manshuria Kitag.、三花龙胆 G. triflora Pall.及坚龙胆 G. regescens Franch 的根及根茎同作龙胆入药。 花飞花落123 2010-01-08 14:18:28 别名 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 来源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和三花龙胆G. triflora Pall.或东北龙胆的根。生于山坡林下及沼湿地。除西北及西藏外,全国各地均产。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 a.肝胆湿热郁火,胁痛口苦,目赤耳鸣及湿热黄疸。 b.下焦湿热引起的热淋涩痛,湿热带下,阴部湿痒。 2,清肝泻火:适于肝经实火,热极动风,急惊抽搐。 angelia09 2010-01-10 16:42:29 龙胆 [来源] 龙胆科(Gentianacea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 Gentiana 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 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产地分布] 条叶龙胆主产东北地区,河南、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亦产。龙胆主产东北地区,全国除西北及西藏外均产。三花龙胆主产东北及内蒙古等省区。坚龙胆主产云南省。 [药材特征]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1~3cm,直径0.3~1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弯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或黄棕色,商埠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布黄白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表面无横皱,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布分离。 [主要化学成分] 龙胆根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约1~3%,并含龙胆碱(Gentianine)约0.05%及龙胆三糖。三花龙胆含龙胆苦甙0.47%及当药苦甙(Swertiamarin)约0.004%等。坚龙胆根含龙胆苦甙。 [功效主治] 请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口苦,耳聋胁痛,惊风抽搐。3~6g

龙胆草 作用

龙胆草 作用

龙胆草

龙胆草

【英文名】 RADIX GENTIANAE

【别名】龙胆、苦胆草、胆草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 Gentiana scabra Bunge 、 三花龙胆 Gentiana triflora pall 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性状】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 1~3cm ,直径0.3~1 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龙胆 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 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坚龙胆 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发达,均匀密布。无髓部。

粉末淡黄棕色。龙胆 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平周壁观纤细的横向纹理,每一细胞由纵隔壁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纵隔壁大多连珠状增厚。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约至45μm。

坚龙胆 无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平周壁的横向纹理较粗而密,有的粗达3μm,每一细胞分隔成多数栅状小细胞,隔壁稍增厚或呈连珠状。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渍4~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咖啡因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 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该溶液和内标溶液各5ml,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110ml,放置12小时,时时振摇,精密量取上清液2ml,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2ml,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本品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1。0%。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 3~6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配以柴胡、山栀、黄芩,则清肝泻火;配木通、车前子、泽泻,则清利湿热;配黄连、牛黄、钩藤,则泻火定惊;配茵陈、郁金、黄柏,则利湿退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龙胆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

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

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

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

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

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

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本草纲目》

龙胆草哪里有卖

药店~!龙胆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具有清热、泻肝、定惊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别名 陵游、草龙胆、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水龙胆

龙腥草 别名是?

没有龙腥草,只有鱼腥草,别名狗心草、折耳根 狗点耳 另一个可能是龙胆草 ,别名龙胆、龙胆花、胆草、苦胆草

各位朋友,请问这种植物的书名是什么啊?

你好,这个是唇形科植物风轮菜,别名龙胆草,学名Clinopodium chinense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基部匍匐生根,上部上升,多分枝,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柄长3-8mm,密被疏柔毛;叶片卵圆形,长2-4cm,宽1.3-2.6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密被短硬毛,下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常偏向一侧,呈半球形;苞片针状,被柔毛状缘毛及柔毛;花萼狭管状,紫红色,长约6mm,外面被柔毛及腺柔毛,上唇3齿,先端具硬尖,下唇2齿,齿稍长,先端具芒尖;花冠紫红色,长约9mm,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喉部具毛茸,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花2室;子房4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柱头2裂。小坚果4,倒卵形,黄桂冠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新鲜的嫩叶具有香辛味,可用於烹调。开花枝端可用来蒸脸或洗脸可收敛抗菌。开花枝端亦可用来泡茶,具有提振食欲、纾解消化不良和胃肠胀气;舒缓喉咙痛、叶常被拿来作为意大利香肠或烹调鱼的材料和香料,香味特殊,花有收敛和杀菌作用,常被用于漱口水及油性皮肤的蒸脸护肤~~

龙胆花别名是什么?

看书签上的照片的话 那个花还叫洋桔梗 这个名字花店叫的比较多 还有个名字叫草原龙胆

龙胆草长什么样?

龙胆草的功效 功用主治-龙胆的功效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 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龙胆: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长 1~3cm ,直径0.3~1 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0.2~0.5cm;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多有显著的横皱纹,下部较细,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呈点状环列。气微,味甚苦。本品为唇形科风轮菜属风轮菜。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园边沟边、山埔路旁旷地。 坚龙胆: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生长习性】 龙胆有北龙胆和南龙胆之分。北龙胆主产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而南龙胆主产在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河南、广西、广东、新疆等省,这说明龙胆草的生态幅特别宽,适应性很强。一般家种北龙胆适合于阳光充足,较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保水,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

看看这是什么草药,有些什么功效

鲫鱼胆草清热解毒。 治蛇、虫咬伤,喉痛,便血,牙疳。 ①《生草药性备要》:行气,敷疮止痛,理蛇伤,生津液,止喉痛。 ②《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润燥,凉血解毒。别名:较剪草(《生草药性备要》),山过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福建民间草药》),鲫鱼草、龙胆草、节节花、苦胆草(《广东中药》Ⅱ),苦节节花、细叶丑婆草(《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选方①治癞狗咬伤:鲫鱼胆草、老虎利、大浮萍。蜜糖捣敷之。(《岭南采药录》) ②治毒蛇咬伤:耳草一握,胡椒目一钱。加水捣烂,外敷,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蜈蚣咬伤:耳草一两,绿豆二两。酌加水煎服。 ④治大便下血:耳草一两和白米一两。捣烂,冲开水炖服。 ⑤中痧呕吐:耳草一两。酌加开水炖服。 ⑥治走马牙疳:耳草一两。水煎,另加米醋一盏漱口,每天漱三至五次。

求一中药名

首先纠正黄连并不是树枝,它的入药应该是根茎,有鸡爪黄连之称是因为它形似鸡爪。   黄连、黄芩、龙胆草、苦参所入药部分均为根茎部分,黄柏入药为除去外皮的树皮、以上诸药均为清热燥湿类药。   不过你既然是要用于去火的,这几种都可以选用,一般情况下。黄连在去火的诸药中当为首选药。常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折合现在大约在1.5–4.5克。可以煎水饮也可泡茶饮用。   【归经】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下边介绍古代有关黄连的叙述记载:(供你参考)   【黄连】黄连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那是战国至东汉时代托名神农的著作。《本经》云“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此伤,泣出。明目,肠、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本经》把药品物分上、中、下三品,把黄连列于上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气、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李时珍认为,黄连是大苦大寒之药品,用于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他不无责备地说:“《本经》、《别录》并无黄连久服长生之说,惟陶弘景德镇言道方久服长生。”其实,人们对黄连的功效有一个认识过程,个人使用黄连,也因体质和病情不同而见效各异。至少到来魏晋南北朝时代,黄连曾作为一种保健药,在丹药养寿风行的岁月,人们认为其作用仅次于丹砂。五代时期的王微作《黄连赞》云:“黄连味苦,左右相因,断凉抵暑,阐明轻身。”著名的文学家江淹也作《黄连颂》云:“黄连上草,丹砂之次。”《神仙传》讲的更玄,它记载封君达、黑穴公两人“并服黄连五十年,得仙。”一直到明代,还有一叫吴宽的人作《黄连诗》云:黄连“服食可资寿,其功利于病。”说明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黄连即是常用的治疗药,又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把它当作益寿延年的保健品。《本经》把它列入上品且明示“久服令人不忘”,本身就有这个意思。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