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蓝花鼠尾草
1、播种繁殖:蓝花鼠尾草的种子每克约920粒,一般选择200或288的穴盘进行播种,介质则最好是进口育苗草炭土和经过消毒的国产育苗草炭土,播种好后需要在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蛭石,然后用薄膜将其覆盖,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0~23摄氏度,发芽的天数则一般为5~8天。
2、芽期管理:蓝花鼠尾草发芽阶段会继续生根并且出现茎且子叶已经展开,这时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并且防止过湿,肥料则一般使用氮磷钾水溶肥,比例为20:10:20,然后再长一段时间,根部会插入穴盘的孔穴中并出现几片真叶,这时要加大肥料的浓度并且控制好湿度和温度,防止此阶段的幼苗徒长。
3、温度条件:蓝花鼠尾草的植株真叶达到2~3片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移栽到盆栽里面了,一般选择12~13厘米的盆栽进行移栽,基质需要疏松通气性好的园土以及有机肥和复合肥,温度在进入庭院的盆栽后温度会降到18度,过一个月可能会降至15度,需要注意如果温度在15度以下叶片就会发黄或脱落,在30度以上则有可能植株停止生长。
4、合理施肥:蓝花鼠尾草在生长期需要施用稀释1500倍的硫铵来改变叶色,效果是比较好的,记住低温下不要施用尿素,不断的施肥可以保持植株根系的健壮和枝叶茂盛,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一般半月施用一次用含钙镁的复合肥料,炎热的夏季则需要适当的遮阴,幼苗期需要加强光照。
5、病虫防治:蓝花鼠尾草常见虫害有粉虱、蚜虫等,常见病害有霜霉博、叶斑病等,需积极防治,通常每7~10天喷一次7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杀菌,每10~15天喷一次2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敌敌畏防虫。来源:植物网
蓝花鼠尾草的栽培要点
种植期
栽培参考:每克种子约250-300粒,适合春、夏播 播种用覆土。
发芽土温:20–23℃ 发芽天数:5—8天。
生长适温:18–23℃ 播种至开花:70—100天。
PH值(酸碱度):5.5–5.8 株高:20—35厘米。
1ppm是百万分之一,100ppm就是10公斤(10000克)的水加入1克的肥。
栽培期
一般1—2月中旬播种,温室里面根据需要可随时播种。基质最好用泥炭+珍珠岩,也可用腐叶土。
将培养土过筛放在苗盘内,用500—600倍多菌灵液浸透,稍干后撒播,每平方米1000粒左右。播后覆土再喷上药液以利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盖上薄膜或玻璃,要遮阴、保持湿润。5天左右出苗,出苗后逐渐撤掉薄膜,逐步加强光照。每周用1000倍百菌清或甲托防猝倒病,连续2—3次。真叶2对时,可移植于小盆中,一周后正常水肥管理,每7—10天浇一次复合肥液150PPM,(相当于10公斤水放1.5克肥),每次浇水加入稀薄的有机肥液。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为佳。
定植前若土壤混合有机肥,生育将更佳。3对真叶时留1—2对真叶摘心,促发侧枝。上盆后温度降至18℃,过一个月可至15℃。15℃以下叶黄或脱落,30℃以上则花叶小,停止生长。生长期施用稀释1500倍的硫铵,以改变叶色,效果较好。低温下不要施用尿素。
中期
播种育苗种子每克920粒左右,一般选择200或者288穴盘进行播种,介质一般选择进口育苗草炭土或者经过消毒的国产育苗草炭土,其pH值应为5.5至5.8。播种后,需覆盖一层薄薄的蛭石,然后用薄膜覆盖,发芽适温为20℃至23℃,发芽天数为5至8天。
发芽第一阶段胚根出现,并且根开始形成。此阶段不用施肥,但保持育苗介质的湿润非常重要,需要一定的光照。出苗后逐渐撤掉薄膜。
每周用1000倍百菌清或甲托防猝倒病,连续喷施2至3次。发芽第二阶段继续生根,出现茎,且子叶已展开。保持适当湿度,防止过湿,可适当施用氮磷钾比例为20-10-20的水溶肥。发芽第三阶段根部可以插入穴盘的孔穴中,并出现几片真叶。加大肥料浓度,控制湿度和温度,温度降低至20℃左右,需要一定光照,防止此阶段幼苗徒长。发芽第四阶段根系成团,有2至3对真叶。继续增大肥料浓度,温度和湿度与第三阶段相同,适当控制水分,加强通风,仍需防止徒长,为移栽做好准备。
植株真叶达到2至3片时开始移栽上盆,一般选择12厘米至13厘米的营养钵进行移栽,基质选择疏松通气性好的园土加有机肥和复合肥。摘心处理植株长出4对真叶时留2对真叶摘心,促发侧枝。温度上盆后温度降低至18℃,过一个月可降至15℃。如果温度在15℃以下,叶片就会发黄或脱落;温度在30℃以上时,则会出现花叶小、植株停止生长的现象。
施肥生长期施用稀释1500倍的硫铵,以改变叶色,效果较好。低温下不要施用尿素。为使植株根系健壮和枝叶茂盛,不断施肥非常重要,半月施用一次用含钙镁的复合肥料100ppm。光照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炎热的夏季需要进行适当遮阴,幼苗期加强光照防止徒长。
播种后需间苗1-2次,苗高15cm时,定植于10cm盆内并摘心。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保持盆土湿润。花前增施磷、钾肥1次,花后摘除花序,仍能抽枝继续开花。种子成熟不一致,需边熟边采。
盆栽介质保持稍干非常重要,应设法保持叶面干燥,防止病害。为使植株根系健壮和枝叶茂盛,不断施肥非常重要,用含钙镁的复合肥料100ppm(氮13-磷2-钾13-钙6-镁3)半月一次。
病虫防治
每7-10天喷一次7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杀菌。每10-15天喷一次2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敌敌畏防虫。
一串蓝和兰花鼠尾草是一样的么?最好有图片哈,谢啦
一串蓝 别 名:修容绯衣草、蓝花鼠尾草、粉萼鼠尾草.
蓝花鼠尾草白色变种的原因
蓝花鼠尾草本身就是鼠尾草的变种,有蓝花鼠尾草和紫花鼠尾草,蓝花鼠尾草的叶表有凹凸状织纹,且有折皱,灰白色。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Benth)属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又名一串蓝,粉萼鼠尾草,原产北美。供观赏的种类如一串红S.splendens Ker-Gawl.,原产巴西,我国庭园中广为栽培,为一美丽的盆栽花卉,花有各种颜色,由大红至紫,甚至有白色。Salvia L. 鼠尾草属,唇形科,约700(-105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我国有79种,产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
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引起的植物的生态、形态甚至遗传特性的发生变化。会出现颜色变化,变异是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做基因突变鉴定才能确定是哪种变异。
突变发生的鉴定 在处理材料的后代中,一旦发现与原始亲本不同的变异体,就要鉴定它是否真遗传。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由基因本身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而由一般环境条件导致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例如,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的处理, 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这种变异体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因土壤消薄或遭受病虫为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为了探明这个问题,需要把发现的变异体连同原始亲本在一起,种植在土壤和栽培条件基因均匀一致的条件下,仔细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如果变异体跟原始亲本大体表现相似,即都是高秆,说明它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不同,仍然表现为矮秆,说明它是可遗传的,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这可利用杂交试验加以鉴定。让突变体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杂交,如果F1表现高秆,F2既有高秆,又有因分离而出现的矮秆植株,这说明矮秆突变是隐性突变,而不是显性突变。如属显性突变,了可用同样方法加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