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荬菜的花作用(苣荬菜的花可以吃吗)

苦菜花有什么作用?

苦菜花有什么作用?

苦菜,又称苦苣菜、苦麻菜、苣荬菜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从外形上看,苦菜茎直立,叶呈披针形或圆形,通常羽状深裂。边缘有不规则的尖齿。头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色。民间食用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亦常用做草药。

苦菜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据测定,每百克鲜菜中含蛋白质1.8克,糖类4.0克,食物纤维5.8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 B1、B2、C、胡萝卜素、烟酸等。此外,还含有腊醇、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苦菜中含有维生素C88毫克,胡萝卜素3.22毫克,分别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菜嫩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适当。食用苦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大脑机能。苦菜中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预防贫血,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多种维生素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维生素缺乏。

苦菜的药用价值也十分广泛。用苦菜加水煎汤,代茶饮,可帮助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苦菜煎汤中加少许酒冲服,可治疗尿血;苦菜的花都用水煎服,可有助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苦菜洗净绞汁,加少量鲜姜汁混匀,敷于疮疡部位,可利于伤口愈合,缓解疼痛等。

苦菜茶是以纯野生苦菜精制而成的天然绿色饮品,有清热、明目、消炎、利尿、健胃、发汗、养血、败火、止咳等特点。

有谁知道野窝苣是什么样子还有它具体都有哪些功效?

有谁知道野窝苣是什么样子还有它具体都有哪些功效?

别名 荬菜、野苦菜、苦荬菜、取麻菜、曲麻菜,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荒山坡地、海滩、路旁. 营养 苣荬菜还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 功效 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法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吃法 清水泡后,可涮火锅食.焯过后可凉拌、做汤、沾酱生食、炒食或做饺子包子馅,或加工酸菜或制成消暑饮料.

苦菜有什么功效?

苦菜有什么功效?

苦菜,别名苦荬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为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它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无毛.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破瘀、排脓和收敛功效.嫩根及嫩茎叶可食,多生于山地及荒野.

苦菜花泡茶有什么好处

您好,消炎.

野菜苣荬菜还有别名吗

中文名称:苣荬菜 功 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 属:苦苣菜属 别 称: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 门:被子植物门 种:苣荬菜 界:植物界 族:菊苣族 目:桔梗目 科:菊科 拉丁学名:Sonchus brachyotus DC.英文名:Field Sowthistle Herb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属:菊苣亚族 亚 科:舌状花亚科 亚 纲:合瓣花亚纲

黄鹌菜和苣荬菜有什么区别?

黄鹌菜的茎直立,叶基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裂片有深波状齿,叶柄微具翅。头状花序有柄,排成伞房状、圆锥状和聚伞状;总苞圆筒形,外层总苞片远小于内层,花序托平;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

苣荬菜,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厘米。地下根状茎匍匐,多数须根著生。

一、黄鹌菜

1、黄鹌菜,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长于山坡、路边、林缘和荒野等地。分布遍及中国,也见于亚洲温带和热带其他国家。茎直立,叶基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裂片有深波状齿,叶柄微具翅。头状花序有柄,排成伞房状、圆锥状和聚伞状;总苞圆筒形,外层总苞片远小于内层,花序托平;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纺锤状,稍扁,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习见杂草。是一种经济植物。

2、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感冒。

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

③《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抗菌消炎。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

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二、苣荬菜

1、苣荬菜,为桔梗目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茎直立,高30~80厘米。地下根状茎匍匐,多数须根著生。苣荬菜又名败酱草(北方地区名),黑龙江地区又名小蓟,山东地区称作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海拔200米—2300米的荒山坡地、海滩、路旁等地。能食用,东北食用多为蘸酱;西北食用多为包子、饺子馅,拌面或加工酸菜;华北食用多为凉拌、和面蒸食。

2、药用价值

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暑保健有较好的作用。苦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