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兰的品种
文殊兰[1](一般指亚洲文殊兰),拉丁学名:Crinum asiaticum ,别称十八学士、翠堤花等,为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文殊兰的名称可能使人误会此品种为一种兰科植物,但实际上此品种为石蒜科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花期6-8月,傍晚时发出芳香。花被裂片白色,线形,雄蕊淡红色,花药线形,顶端渐尖,子房纺锤形。果近球形,通常有1颗种子。叶、根药用,有行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可治疗跌打损伤,疯热头痛,热毒疮肿等症。多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常生于海滨地区或河边沙地。
文殊兰性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肥沃沙质壤环境,不耐寒,耐盐碱土,但在幼苗期忌强直射光照,生长适宜温度15~20℃,冬季鳞茎休眠期,适宜贮藏温度为8℃左右。[3]
盆栽以腐殖质含量高、疏松肥沃、通透性能强的沙质培养土为宜。
分布范围
文殊兰原产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等,中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省区有栽培,但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栽培得尤其多。
文殊兰的花语是什么?
文殊兰的花语是与君同行,夫妇之爱;而代表的意义则是文殊菩萨人间智慧的化身。
文殊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披针形带状,且植株粗壮 ,为白色,具有芳香。文殊兰这个名字,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信奉佛教的人可能会比较常见到这种花卉,文殊兰代表的意义是文殊菩萨人间智慧的化身。而它的花语则是与君同行、夫妇之爱。
扩展资料:
文殊兰花语的来历
文殊兰为南传佛教五树六花之一,在西双版纳地区尤为多,原因为傣族的原住地居民比较信封佛教,几乎每个院落中皆有佛教的寺庙。因此,文殊兰便被定义为佛教的“五树六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佛教谈佛的鲜花。
文殊兰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十八学士”,将其塑造成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是非常贴切的。所以文殊兰也拥有教诲引导人们的作用,能够让人们团结起来,共乘智慧之舟划向智慧的彼岸,因为它代表着特殊的愿意义,人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能如文殊兰一样充满智慧,所以衍生出与君同行的花语。
分载文殊兰,
文殊兰通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宜在采收后即播,基质用沙质培养土,保持20℃至25℃,约2周发芽,需养护3年至4年开花。由于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种子不易成熟,还有的种不结实,如红花文殊兰等,通常都以分株繁殖为主。于入春或晚秋结合翻盆换土操作,将母株周边发生的吸芽分离,注意勿伤根系,另行栽培。吸芽大多不带根系,需用素沙土或蛭石按照一般嫩枝扦插的方法操作,在温暖疏荫湿润环境,约1个多月发根。
扦插苗生根成活后,先用普通培养土栽入小花盆。栽苗不宜过浅,以不见鳞茎为度,以后逐年用加肥培养土,下垫一些碎蹄片或骨粉等长效肥,换上大盆养护。文殊兰根系强大,植株生长迅速,生长期要求水肥充足,经常保持盆土及周围环境温润,并防积涝,每两周追施一次液肥。如盆土腐殖质含量高,宜施用复合化肥溶液,以保护环境清洁。秋后入室,在10℃左右休眠越冬,休眠期要控水禁肥。4月下旬出室,应放在防风避雨荫棚下。家庭莳养可放北向阳台或南向阳台后口,也可在室内长期陈设,注意空气流通,防避烟尘污染,空调室内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