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玫的栽培方法
黄刺玫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因黄刺攻分蘖力强,重瓣种又一般不结果,分株繁殖方法简单、迅速.成活率又高。对单瓣种也可用播种。扦插、压条法繁殖。因黄刺攻多在北方栽培应用,春季温度低,多采用嫩枝扦插,北方于6月上中旬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方法同月季春插法。分株,在早春萌芽前、大地解冻后进行,分株时先将枝条重剪,连根挖起,用利刀将根劈开即可定植,定植后需加强肥水管理。
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芽萌动之前进行。将整个株丛全部挖出,分成几份,每一份至少要带1~2个枝条和部分根系,然后重新分别栽植,栽后灌透水。
嫁接
采用易生根的野刺玫作砧木,黄刺玫当年生枝作接穗,于12月至来年1月上旬嫁接。砧木长度15cm左右,取黄刺玫芽,带少许木质部,砧木上端带木质切下后,把黄刺玫芽靠上后用塑料膜绑紧,按50株1捆,沾泥浆湿沙贮藏,促进愈合生根。3月中旬后分栽育苗,株行距20cm×40cm,成活率在40%左右。
扦插
雨季剪取当年生木质化枝条,插穗长10-15cm,留2-3枚叶片,插入沙中1-2cm,株行距5cm×7cm。分株在早春萌芽时进行。
压条7月将嫩枝压人土中。 黄刺玫白粉病:
症状
叶片两面为稀疏的白粉状霉层,使叶片扭曲,幼叶变紫褐色枯死。
防治方法
(1)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2)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
黄刺玫种子怎么种 黄刺玫种植方法与注意事项
喜阳光充足且稍耐阴;荫蔽处会造成枝条生长细弱,开花稀少且花朵变小。多行疏剪而少行短截,花后及时剪除花梗及枯枝,落叶后或萌发前剪除干枯枝、病老虫枝以及过密的细弱枝,保持株型并加强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
耐干旱而怕水涝
耐干旱而怕水涝,应种植在向阳高燥的地方,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干旱情况进行浇水。入冬前浇足防冻水,翌年初春及时浇解冻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以防烂根而导致植株死亡。
15~25℃
适温15~25℃,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冷,但入冬前需浇足防冻水。
对土壤要求不严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和盐碱,在沙土、壤土及轻粘土中都能正常生长,但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较好。
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
栽植时在穴内施足腐熟的有机厩肥或有机肥做基肥,栽后浇一次透水,隔三天左右再浇一次。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每年花后最好在根际周围施以腐熟的有机肥。
盆栽刺玫应该多久浇一次水,该如何修剪呢?
喜光,稍耐阴,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瘠薄,在 黄刺玫 盐碱土中也能生长.不耐水涝.为落叶灌木. 栽植刺玫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需带土球栽植,栽植时,穴内施1~2铁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栽后重剪,栽后浇透水,隔3天左右再浇1次,便可成活.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为了使其枝繁叶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日常管理中应视干旱情况及时浇水,以免因过分干旱缺水引起萎蔫,甚至死亡.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霜冻前灌1次防冻水.花后要进行修剪,去掉残花及枯枝,以减少养分消耗.落叶后或萌芽前结合分株进行修剪,剪除老枝、枯枝及过密细弱枝,使其生长旺盛.对1~2年生枝应尽量少短剪,以免减少花数.黄刺玫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病虫害
刺梅如何养殖?
虎刺梅生性特别,生长慢,每年只长10厘米左右,但寿命长,盆栽能活30年以上。花期长,如光照温度得宜,可全年开放。
虎刺梅枝条不易分枝,会长得很长,开花少,姿态凌乱,影响观赏,故每年必须及时修剪,使多发新枝,多开花,一般枝条在剪口后,可生出两个新枝。
虎刺梅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可作嫁接仙人指、蟹爪兰的砧木,但属浅根系,横走很远,根毛却不多。
虎刺梅性喜温暖,不耐寒,白昼22℃左右,夜间15℃左右生长最好,在温室保持15℃至20℃,可终年开花不绝,如下降至10℃则落叶转入半休眠状态,至次春吐露新叶,继续开花。
虎刺梅喜光,花前阳光越充足,花越鲜艳夺目,经久不谢,光照不足,则花色暗淡,长期置阴处,则不开花。另须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虎刺梅可用培养土垫蹄角片作底肥,生长期每隔半月施肥一次,立秋后停止施肥,忌用带油脂的肥料,防根腐烂。
虎刺梅耐旱,春秋两季浇水要见干见湿。夏季可每天浇水一次,雨季防渍水,冬季不干不浇水,盆内不宜长期湿润;花期也要控制水分,水大易引起落花烂根。
春末夏初,5月至7月间,扦插虎刺梅最易成活,选粗壮枝条,长约10厘米至15厘米左右,擦干切口处流出的白浆,涂以草木灰,在阴凉处晾干2日至3日,使伤口处干燥后再插入素沙之中,浇透水,以后少浇,待盆土稍干时再浇,约经过50天至60天即能生根。
黄刺玫好养吗
家庭盆栽不太好养,条件有限,通风透气不好,最好室外养植,开花后室内欣赏.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瘠薄,在盐碱土中也能生长.不耐水涝.为落叶灌木.少病虫害. 苗木移植在冬季或翌年春,将枝条保留15~20厘米,上部剪除,以促进多生侧枝和萌发根蘖,使树形丰满.在定植后的最初几年,应对开花后的枝条进行短截,促使其形成更多的新枝,以增加来年的着花部位.多年生老树应适当修剪过密的内膛枝,否则株丛过密,会妨碍花芽分化,还容易引起白粉病
黄剌梅是什么?
黄刺玫 [蔷薇科] [蔷薇属] 别 名:刺玫花、硬皮刺玫 拉丁名:Rosa xanthina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 形态特征: 为落叶灌木.小枝褐色或红褐色,具扁平而直立的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枚,小叶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缘具细锯齿.花黄色,单瓣或复瓣. 生长习性: 喜阳光,稍耐阴.耐寒性较强.耐干旱、瘠薄,但也较耐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碱性土壤中亦能生长.花期5~6月. 园林用途: 黄刺玫是春末夏初的重要观赏花木,常作花篱或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之中. 繁殖培育: 多用分株法繁殖,于早春萌芽前进行,分株前应进行强剪,将根部掘起,劈成数丛,另行栽植.花后应剪除残花与一部分老枝.
黄刺梅新摘的籽怎么种植技术
1生物学特性
黄刺梅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株高3m左右,分蘖枝密集,外缘枝开展,小枝褐色或红褐色,有宽扁的硬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5枚,小叶片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托叶很小,带状或披针形,下部与叶柄连生。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萼片披针形,花朵直径约4cm,黄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期4~5月。重瓣品种花后一般不结实,而单瓣品种则有较高的结果率,果实近球形,8~9月成熟后为红褐色。
2生态习性
黄刺梅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和干旱,怕水涝。多生长在海拔600~1 200m的向阳坡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贫瘠、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因此最好种植在向阳、干燥的地方,荫蔽处则因光照不足而使枝条生长细弱,开花稀少,花朵变小。
3繁殖方法
3.1分株一般在3月中下旬,芽萌动之前进行。分株前先将枝条重剪,将整个植株全部挖起,分成几份,每份至少要带3~5根枝条和部分根系。苗木栽植后浇1次透水,以保证成活。
3.2压条在生长季节进行,以7月成活率最高,方法是将当年生的嫩枝压入土中,很容易生根,翌年春季与母株分离移株。
3.3扦插进入雨季后,剪取1、2a生植株上健壮的当年生的木质化枝条做插穗,每段长10~15cm,留上部的2~3片叶,为了促进生根,用ABT生根粉对插穗扦插部分浸泡处理,处理浓度为50ppm至100ppm,处理时间为24h,然后插入沙土深度的一半,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约40~50d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3.4播种多用于单瓣品种的繁殖,秋季果实成熟后取出种子,沙藏越冬,第2年春季播种,种子具有很高的出苗率。
此外,对于重瓣品种的黄刺梅,还可用单瓣黄刺梅或2a生的蔷薇做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4栽培管理
黄刺梅的管理粗放,移栽时,在穴内施少量腐熟的堆肥或其它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透水,隔3d左右再浇1次,便可成活,成活后一般不需再施肥,但为了使其枝繁叶茂,可隔年在花后施1次追肥。浇水应视干旱情况,一般在花前要浇1次水,入冬前浇足越冬水,雨季还要排水防涝。冬季落叶后进行修剪,将枯枝、老枝、细弱枝、病虫枝剪去,过长的枝条剪短,对于生长多年的老枝可疏剪内膛过密枝,以增加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有利于第2年的生长。对1~2a生枝条最好少剪,以免减少开花量。
5病虫害防治
黄刺梅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发病时,叶片两面布满白粉,使叶片皱缩,后期在叶面着色许多黑色小点。初侵染期喷1次15%的粉锈宁,兑水700~1 000倍。生长期喷50%代森锌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另外,消灭病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白粉病多以其闭囊壳随病叶等落入地面或表土进行传染,因此一定要及时清除病落叶,并进行翻土。黄刺梅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50%的敌敌畏8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喷洒防治。
6园林应用
6.1单植黄刺梅叶片秀丽,花盛开时,一朵朵金黄色的花与绿叶相衬,显得格外灿烂醒目,而单瓣品种秋季红褐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其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37393031春季观花,秋季观果,夏季则绿叶婆娑,是花、叶、果俱佳的园林花木,这使得它非常适宜单植于开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的中心、道路的交叉口以及道路转折点、缓坡、开阔的湖池、河岸边等处。
6.2丛植黄刺梅可三五成群较为紧密地丛植在一起,也可与其它彩色叶树种群植或片植,构成景观林。
6.3绿篱黄刺梅分枝性能好,萌蘖力、萌芽力旺盛,可密植成绿篱起到围挡、遮盖以及分隔空间的作用。
6.4道路绿化黄刺梅适应性非常强,可种植在城市道路两侧及分车带内,高速公路边坡地上种植,则有不错的景观效果。
6.5庭院绿化黄刺梅造型优美,花形别致,适合庭院绿化应用。尤其适合种植在松柏等深颜色的常绿树木前面,其深绿色的背景更能衬托出花色的明丽,也可栽种于建筑物的朝阳面或侧面,可以极大丰富景观效果。中国有机农业网
水仙花春天有什么特点
水养水仙花的窍门
水养水仙花如果管理得当并采用一定的方法,不仅开花鲜艳,还能人为延长花期,甚至定时开花。
1.延期法:用两片阿司匹林碾成粉末,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溶化后洒在正在开花的水仙盆中,可使水仙花期延长一周左右的时间。
2.增艳法:当水仙花花莛长到25厘米左右的高度时,用医用注射器将蒸制糕点的食用色素的水溶液注入到莛茎内,注入点为茎杆高度的上1/4处。
3.定时法:若使水仙在春节前夕开花,提前一个月把水仙放入水仙盆中,用几粒石子把水仙球固定住,注入清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水培,每天或隔天换一次水,再在水中放入几粒盐,这样既能使水仙在春节开花,又能延长开花期。
——————————-
利用气象条件养水仙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具鳞茎。
若想新春佳节水仙花香溢满厅堂,首先,要了解水仙花生长的适宜温度。科学试验证明室温8-12°C对水仙的生长最适宜。
其次,水仙从泡浸到开花,需要一定的积温。在室温8-20°C的情况下,室温越高开花越快。花卉学家研究证实:室温8-12°C时,40天才开花;室温保持15°C则28-30天开花;若室温18-20°C时,23-25天即可开花。珠三角地区1月中旬至2月中旬的室温约在16-20°C之间,那么,正常情况下20-25天可开花。
第三,花期长短随室温变化而变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花期长、芳香久留呢?科学控制温室是最好的办法。当室温>=23°C时,花期只有7天左右;8-12°C的话,花期可长达15至20天;15-20°C时花期有10天;若室温保持4°C左右,花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温条件,一般花期可保持10天。
第四,春节期间家庭养水仙宜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而又远离暖气、火炉的地方。花蕾欲放时,需移至室内凉处,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温均衡少变。
————————-
水仙花的养殖
据中国花卉介绍:水仙花栽培方法有土栽、沙栽、水栽及雕刻造型。栽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保持温度在15℃左右,有充足的阳光和勤浇水、常换水,养殖25天-30天就能开花。但要注意几点:
1.温度不能超过25℃以上,否则就停止生长进入休眠,造成花苞黄瘪,痿干;
2.阳光要充足,否则叶片会长成大蒜叶;
3.用的水要清洁,否则因水变质造成污染烂根。
水仙花生长有特殊的特性,它开花日期可以由人自己决定,如果要求它在春节期间开花,可在春节前20天-300天左右将鳞茎(水仙头)入盆栽植,入盆后它便开始生长至开花,现介绍几种养殖的方法:
土栽
土栽的土壤要求用疏松的腐殖土。栽植前将水仙头外表干枯的鳞茎片剥掉并刮去老根,加腐殖土至盆沿3厘米处。双手抱盆摇动,使腐殖土紧实,然后将水仙鳞茎盘座落在盆中,再继续加土约1厘米左右,接着浇透水,然后将花盆放在阴凉处,5天后待鳞茎盘长出根后,将花盆放到有阳光处养殖。土栽浇水要注意见干见湿,即土不干不浇水,一旦浇水就要浇到盆底漏水为止,浇水时间要选在早晚,否则会破坏根的生长。
沙栽
沙栽最好用洗干净的细沙,盆也要求透气好的瓦盆,栽植前先将沙装入盆中,装至盆沿3厘米处,然后将剥去老茎片和老根的水仙头坐落,在装好细沙的花盆中,再加1厘米左右的沙,使水仙头下茎埋入沙中1厘米左右。然后浇透水放在阴凉处。5天后将它放到有阳光处直到开花为止。用沙栽植水仙头要天天浇透水,不及时浇水会造成缺水,影响花的根生长。浇水也要求安排在早晚进行。
水栽
水栽前也要将老茎片和老根剥离干净,然后放入养殖的水仙花盆中,加水至水仙头下球茎1厘米处左右,放到阴凉处,待鳞茎盘长出根后放到有阳光处到开花。水栽水仙花最好天天换水,一方面防止水变质污染引起烂根,另一方面天天换水,水干净长出的根也洁白漂亮。
水仙雕刻造型
为了使花叶长势多姿、优美,需将花头进行雕刻处理。具体做法是:先将鳞茎外表干枯的鳞片剥掉并刮去老根,然后雕刻。雕刻时先看芽体长势,将弯势作为雕刻面,然后用小尖刀在离根盘2厘米处的鳞茎从左至右轻轻横切一条线,再在左右两侧各切一条竖线,然后逐层剥去横竖线范围内的鳞片,同时要挖去各芽体之间的鳞片,直至叶片和淡黄色花葶裸露,这时就可卷曲叶片。接着对花葶进行造型处理,用小刀在花葶上方,花苞下方处从上到下刮一条线或用针对花葶从上到下刺几针,花葶生长也就发生变态,同样也往伤口一侧弯曲。根据不同造型的要求刮削的程度和位轩也不同。经雕刻造型的水仙头要及时放入水中浸泡,伤口面朝下,以清除伤口分泌出的粘液,每天换水,浸泡大约2天-3天,待粘液清除干净,便可取出并用脱脂棉花盖住鳞盘(根盘)。然后将雕琢面朝上,放入水仙盆中加水放在阴凉处养殖。每天换水一次,保持水质干净,待鳞盘长出长为1厘米左右的时候,将水仙盆放在有阳光处养殖。记住养殖过程中温度不要超过20℃,要勤换水,每天换1次,勤喷水,每天喷1次-2次,常日照,这样培养出的花茂盛,花香,姿态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