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药用,海桐药用功效与作用

海桐是七里香吗 海桐特征及作用

海桐是七里香吗 海桐特征及作用

海桐的味微辛,苦而麻辣。性温,一说有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镇惊,消肿,解毒。治感冒、头痛、胃痛、牙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生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及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的南部。今天就简单的介绍下海桐特征及作用。   海桐也叫七里香   海桐,也叫七里香,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聚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伞形花序或伞房状伞形花序顶生或近顶生,花白色,有芳香,后变黄色;蒴果圆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直径12毫米。花白色,有芳香,后变黄色;蒴果圆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直径12毫米;花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   海桐的特征介绍   1、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冷,亦颇耐暑热。黄河流域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黏土、砂土及轻盐碱土中均能正常生长。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抗性强。   2、华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长江流域至南岭以北生长最佳。黄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对光照的适应能力亦较强,较耐荫蔽,亦颇耐烈日,但以半阴地生长最佳。   3、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聚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以后变秃净,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发亮、干后暗晦无光,先端圆形或钝,常微凹入或为微心形,基部窄楔形,在靠近边缘处相结合,有时因侧脉间的支脉较明显而呈多脉状,网脉稍明显,网眼细小,全缘,干后反卷,叶柄长达2厘米。   海桐的作用介绍   1、海桐枝叶茂密,下枝覆地;四季碧绿,叶色光亮,自然生长呈圆球形,叶色浓绿而有光泽,经东不凋;初夏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时露出红色种子,也颇美观,是南方城市及庭园习见之绿化观赏树种。通常用作房屋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可孤植或丛植于草坪边缘或路旁、河边,也可群植组成色块。为海岸防潮林、防风林及厂矿区绿化树种,并宜作城市隔噪声和防火林带之下木。华北多行盆栽观赏,低温温室越冬。   2、海桐适于盆栽布置展厅、会场、主席台等处;也宜地植于花坛四周、花径两侧、建筑物基础或作园林中的绿篱、绿带;尤宜于工矿区种植。同属的光叶海桐花,种子橙黄色,叶光亮,亦供观赏。   3、海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它的海桐根、叶、皮和种子均可入药,其中海桐皮的药用价值最高。海桐的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海桐的皮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祛风湿、通经络、止痢、杀虫止瘴痛。治疗腰膝痛。用海桐皮二两,牛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五钱,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一起洗净、焙干,研细,布包好浸酒中,冬季浸二两。   对于海桐特征及作用的介绍,今天就先到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药用植物海桐

药用植物海桐

【海桐皮的功效介绍】:

海桐皮 (《开宝本草》)

【异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植物形态】刺桐(《南方草木状》),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树、鸡桐木、海桐。

高大乔木,高可达20米。

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2、3年后即脱落。

3出复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总叶柄长10~15厘米;小叶片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厘米,顶端小叶宽过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顶生小叶柄长3.5~4.5厘米,侧生小叶柄短,长约5毫米;托叶2,线形,长1~1.3厘米,早落。

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被绒毛;总花梗长7~10厘米;萼佛焰状,长约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厘米,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两束,花丝淡紫色,长3~3.5厘米,药黄色;花柱1,浅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

荚果串珠状,微弯曲。

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

花期3月。

野生或栽植为行道树。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叶(刺桐叶),花(刺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药材】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

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

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

气微香,味苦。

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产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

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

参见刺楸树皮条。

【化学成分】树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

种子含油,油中含饱和有机酸36.7%和不饱和有机酸(油酸、亚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碱。

【药理作用】海桐皮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亦有谓海桐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苦辛,平。

①《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⑧《本草经疏》:味苦辛。

【归经】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功用主治-海桐皮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杀虫。

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①《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③《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

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④《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⑤《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⑥《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

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⑦《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

治乳痈,骨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血虚者不宜服。

①《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言》:痢疾、赤眼、痹躄诸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③《得配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选方】①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

上为散。

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②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

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

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醺醺。

合时不用添减。

禁毒食。

(《续传信方》) ③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④治大风疾:知母、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觉(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丸便服,并用羊蹄根自然汁下。

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

(《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 ⑤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

(《圣济总录》) ⑥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

(《圣惠方》) ⑦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

(《如宜方》) ⑧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

(《圣惠方》海桐皮散) ⑨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

(《本草汇言》) 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

(《贵州草药》)

【名家论述】《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经血分,祛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

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

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海桐花的作用

海桐花的作用

【异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植物形态】刺桐(《南方草木状》),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树、鸡桐木、海桐。

高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2、3年后即脱落。3出复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总叶柄长10~15厘米;小叶片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厘米,顶端小叶宽过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顶生小叶柄长3.5~4.5厘米,侧生小叶柄短,长约5毫米;托叶2,线形,长1~1.3厘米,早落。总状花序,长约15厘米,被绒毛;总花梗长7~10厘米;萼佛焰状,长约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厘米,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两束,花丝淡紫色,长3~3.5厘米,药黄色;花柱1,浅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花期3月。

野生或栽植为行道树。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叶(刺桐叶),花(刺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

【药材】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产广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参见”刺楸树皮”条。

【化学成分】树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含油,油中含饱和有机酸36.7%和不饱和有机酸(油酸、亚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碱。

【药理作用】海桐皮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谓海桐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海桐是七里香吗?

海桐(七里香)海桐亦名海桐花,别名水香、七里香、宝珠香、山矾花,为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栽培形态常整成小乔木样,株高1米至3 米。树冠近似球形,侧枝轮生,老枝灰褐色,嫩枝绿色,全株有一种清淡的特殊气味。叶互生,有时枝顶常为轮生,革质,叶面浓绿色,具蜡质,极光亮。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叶边常向下翻卷。顶生伞房花序,小花白色轮生,后期变成黄色,花萼绿色,有清淡的香味。蒴果10月间成熟,呈三瓣开裂,露出红色的种子。花期4月至5月,花的观赏价值不高,常见栽培的品种还有银边海桐,叶缘具白色斑纹,均以观叶为主。

海桐属暖温带常绿树种,原产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性喜阳光,不怕烈日强光直射,也能耐半阴直至全阴的环境,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最佳。有一定耐寒力,在南方可露地越冬,北方均作盆栽。在南方沿海城市作绿化树种,能抗海潮和海风。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轻度盐碱。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上盆时下垫适量长效肥,生长期酌情追施复合肥。

海桐种子繁多,萌芽力强,在南方多采用床播,北方也可盆播。当蒴果由青变黄并刚刚裂开时采收,待种子完全阴干后贮存至来年3月播种。幼苗生长快,经分栽后,两年即可成苗。海桐耐修剪,可结合修剪进行扦插繁殖,以4月至5月扦插成活率最高。采顶端15厘米长的充实枝条作插穗,保留顶部的几枚小叶,插入素沙土或素沙土与草炭土各半混匀的基质中,入土深度5厘米左右。遮阴罩膜,保温保湿,4 0天至50天左右发根,待立秋后形成健壮根系再行分栽上盆。

海桐生性强健,在南方多地栽数株群植或作绿篱。北方盆栽需每年春翻盆换土一次,逐年换入大盆,并应适度修剪,使其长成球形树冠,整齐丰满。夏季还需适时摘心,以防徒长。华北及其以北地区秋末需移入冷室越冬,注意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孳生,早春移至室外养护时气候风干,注意盆土水分要充足,经常喷水保持环境湿润,叶面清新。海桐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抗性很强,并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是优良的城市环保树种

海桐跟九里香有什么区别?

海桐亦名海桐花,别名水香、七里香、宝珠香、山矾花,为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栽培形态常整成小乔木样,株高1米至3 米。树冠近似球形,侧枝轮生,老枝灰褐色,嫩枝绿色,全株有一种清淡的特殊气味。叶互生,有时枝顶常为轮生,革质,叶面浓绿色,具蜡质,极光亮。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叶边常向下翻卷。顶生伞房花序,小花白色轮生,后期变成黄色,花萼绿色,有清淡的香味。蒴果10月间成熟,呈三瓣开裂,露出红色的种子。花期4月至5月,花的观赏价值不高,常见栽培的品种还有银边海桐,叶缘具白色斑纹,均以观叶为主。

九里香为常绿灌木,羽状复叶,小叶3-7片,伞房状聚伞花序,分枝多,紧密,叶小,常绿亮泽,花白,花后结红色浆果。常见的园林树篱植物,作树篱或孤植。修剪的株型美观大方,为园林景色增加美感。

海桐属什么科目?原产地?

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6m,树冠球形或扁球形,北方盆栽植株高约2m,呈丛生灌木状.多分枝,小枝近轮生;单叶互生,多集生于枝端呈轮生状,革质,倒卵形,长5—12cm,先端圆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略反卷,全缘,深亮绿色;顶生伞房花序,花小,白色或淡黄绿色,径约1cm,芳香,花期5月;蒴果卵圆形,长1—1.5cm,9-10月果熟,3瓣裂,露出鲜红色的种子.园艺品种有:银边海桐,叶缘具白斑. 海桐原产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北方地区多行盆栽.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环境.不耐寒;略耐阴.能抗海潮风,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适生于湿润肥沃的中性至微碱性土壤.

问浙铜皮跟海桐皮的药效一样吗

浙桐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 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具体说海桐皮去毒治痛的药效性要强一些,有某些肝病也会用到海桐皮,但海桐皮的副作用会大一点,所以中医师在开方子都会用到很多其他中药做辅助.每位中药都有自己的药效,不然也不会取不同的名字分开用.

中药海桐皮是什么?

海桐皮味苦,性平.主要有祛风湿而治腰腿疼痛、四肢肌肉风湿痹痛的作用,对风湿痹证疼痛明显者,随证加入,常可减轻疼痛.常兴羌活、独活、威灵仙、当归、防风、海风藤、桂枝、桑枝、红花、制附片等配合应用. 海桐皮用酒浸外用,可用于疥癣等皮、外科疾患.五加皮(南五加皮)偏于壮骨舒筋而用于腰脚乏力,筋挛疼痛.海桐皮偏于祛风湿、通经络,而用于风湿性疼痛,止痛的效果较明显,并可外用于治疥癣.用量一般内服一至三钱;外用适量酒浸.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海桐皮也有积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及心脏系统的抑制,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明显的心律紊乱及低血压.

植物:羽毛枫和海桐的知识 急?!

羽毛枫

产地分布

河南至长江流域。

形态特征

树冠开展,叶片细裂,秋叶深黄至橙红色,枝略下垂。

生长习性

中性,喜温暖气候,不耐寒。

园林用途

庭院观赏、盆栽。

海桐

.花卉

【学名】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

【其他标准名称】英文名Seatung

【别名】山矾花、七里香

【科属】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海桐花属

【原产地及主要分布】原产宜溧山区,生林下或沟边,各地也多栽培,为园林绿化观赏树种;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省,如浙江、福建、广东等。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枝叶密生,树冠聊。叶多数聚生枝顶,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呈轮生状,厚革质狭倒卵形,长5-12厘米,宽1-4厘米,全缘,顶端钝圆或内凹,基部楔形,边缘常略外反卷,有柄,表面亮绿色,新叶黄嫩。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黄绿色,芳香,花柄长0.8-1.5厘米;萼片、花瓣、雄蕊各5;子房上位,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有棱角,长达1.5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色,成熟时3瓣裂,果瓣木质;种子鲜红色,有粘液。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生长习性】

海桐为亚热带树种,故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喜光,亦较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粘土、沙土、偏碱性土及中性土均能适应,萌芽力强,耐修剪。

园林用途:在气候温暖的地方,本种是理想的花坛造景树,或造园绿化树种,尤其是适合种植于海滨地区。多做房屋基础种植和绿篱。北方长盆栽观赏,温室过冬。

【繁殖】

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海桐种子发芽力强,故多采用播种法繁殖。于10月采种,因种子外有粘液,需要草木炭拌种脱粒,随即播种,播后盖草,翌春即可发芽。亦可净种沙藏,次年春播。扦插用嫩枝于梅雨季节进行,成活率较高。苗木移植一般在春季3月间进行,需带土球,栽于半荫处。

【栽培】

平时管理要注意保持树形,干旱适当浇水,冬季施1次基肥。

【病虫害及其防治】

海桐虫害主要有吹绵介,开花期常有蝇类群集,应注意防治。

七里香的主要虫害是蚧壳虫中糠蚧和吹棉蚧。这两种蚧壳虫都是属刺吸式害虫,其体外有一层蜡膜,故一般的杀虫剂效果均不佳。用吡虫啉或吡虫啉的改良剂,如万里红,顶红等,其效果较好。发现虫害,可用万里红稀释3000倍喷雾灭杀。

【应用】

海桐根、叶和种子均入药,根能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叶能解毒、止血;种子能涩肠、固精;也可供观赏,海桐四季常青而具有光泽,花时香气袭人;秋季蒴果开裂露出鲜红种子,晶莹可爱。在庭院中可植于门旁、窗前,修剪成圆球形。亦可作路边绿篱栽植。盆栽可装饰内室或客厅。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海桐苗地用什么除草剂

苗多大了,40公分以下用除草剂伤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