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结的菰米很容易从穗上脱落,菰结的菰米很容易从穗上脱落是否正确

茭白 粤语点讲?

茭白 粤语点讲?

茭白 (广州有种植,叫草菰)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

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现在,人们反而把那些健康的、会抽穗结果的茭白看作是退化、野生种了。

茭白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际有白色匍匐茎,春天萌发产生新株。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顶生大圆锥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结狭圆柱形颖果,这就是“菰米”。

茭白性喜温湿的气候,适于粘壤土生长。古代的茭白为秋季一熟茭,到明朝时选育出了夏秋两熟茭。

茭白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都有栽培,以太湖流域最多,著名品种均出于无锡、苏州和杭州一带。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药效,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

杜甫 秋兴八首

杜甫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作者: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汉匡衡直言时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贬。   【刘向】刘向传经而作九卿,作者欲传经而逢乱世相违。   【同学少年】旧日同学诸少年   【昆明池】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师之处。因凿石鲸于池中,每至风雨时,鳞甲皆动。又凿牛郎、织女当机之形。此处指遭安史之乱,故菰米、莲房零落。

七言律诗《秋兴其七》(杜甫)的赏析

七言律诗《秋兴其七》(杜甫)的赏析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赏析】

这首诗以精丽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在回忆昔日长安盛况的同时,抒发了自己旅居夔州欲归不得的感慨。诗的开头两句,借汉指唐,用想象中的威武场面颂扬了盛唐的强大。接着四句“虚夜月”、“动秋风”、“沉云黑”、“坠粉红”的描写,似乎是写景,其实是对今日的荒凉冷落,已是今非昔比的一种喟叹。因此结尾两句,不仅实写关塞险阻,而且含有政治上的艰难。所以诗人说自己是漂泊江湖的一个渔翁,暗喻自己漂泊无归宿,这样来表现自己处境的凄凉,形象而又真切。这首诗既抒发了忧国的情思,也感叹了自己可悲的命运。

http://tenyensoft.com/scwk/ts/df_qxbs7.htm#

《秋兴其七》的赏析和译文

赏析:

此首开篇的“昆明池”是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金圣叹说:“诗人之眼上观千年,下观千年”这首诗中不仅有怀古,也有慨今,诗里杜甫在夔府,由曲江想到昆明池,由昆明池又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衰颓,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接下去的“织女”句,从理性上说“织女”、“石鲸”都是现实中实有之物,传说长安昆明池水边有织女像,水中有石鲸雕刻。池畔织女徒以织为名,却并非真正的鸣机夜织,不过空立于明月之中,所以用一“虚”字表示其落空无成、徒负夜月。

“石鲸”虽为石刻之像,然而风雨之中,于池水汹涌起伏之际,竟具有鳍尾皆动之意,所以用一“动”字写其在秋风波浪中的动荡不安之状。

此两句除实写之外,给人以一种落空无成、动荡不安的感觉。细细品味,不仅昆明池之景生动地说出,更有无限伤时念乱之情绪,于政之无望,时之不靖,种种感慨,全借此意象传出。写实而超乎现实,这是杜甫律诗之一大成就。

“波漂”两句写昆明池秋日景象:秋季菰米结实,池水荒凉,无人采摘,一任其凋零漂荡于池中,形成团团黑影如云状;凋谢的片片莲花飘坠萎褪于水中。

这不仅是对今日昆明池衰败景象的慨叹,更是对国家兴亡、盛衰的慨叹,正像《杜诗镜铨》所言:“就昆明池边所有清秋节物,极写苍凉之景,以致其怀念故国旧君之感”。

最后一联中的“关塞”泛指秦蜀之间的高城险塞,“鸟道”指山路之险峻难以通过,“江湖”我以为是兼指杜甫此时寓居之地与将往之地而言,“渔翁”则是杜甫的自谓。

这句是从前面所回忆的长安回到今日羁身之地夔府的一个引渡,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的羁旅漂泊孤寂无所底止的沉哀,作了全篇的结束。

总之,杜甫这一首诗表面所写的都是现实中的景物、情事,而其中则充注着诗人内心中一份饱满、浓厚的感慨忧叹之情意,这正是杜诗“以情注物”的体现。

译文:昆明池的开凿是汉代人之功,汉武帝的旌旗仿佛就在眼中。在月光下似乎看到织女的机丝,在秋风中好似见到石鲸在摆动。水波飘动的菰米像沉云暗黑,寒露凝结的莲房坠下花片粉红。关塞摩天只通鸟道,江湖上漂泊着我这个渔翁。

《秋兴八首(其七)》

唐代: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秋兴八首

如何赏析王维的《送友人南归》

【原文】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赏析】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赏析苏轼的《舟中夜起》

赏析:作于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调赴湖州知州途中.清人查慎行评道:“极奇极幻极远极近境界,俱从静中写出.”(《初白庵诗评》卷中)方东树说:“空旷奇逸,仙品也.”(《昭昧詹言》卷十二)陈衍说:“水宿风景如画.

八十八(打一字)

该字是:米

解题过程:两个“八”与一个”十“字组成,与”米“字结构一致。

扩展资料

米,汉语汉字。米读作[Mǐ],由“堆聚符号(八)+间隙符号(十)+颗粒/异状符号(丷)”上中下3部分组成,对应单词{rice}。最初表示“植物上的颗粒物”(大米/玉米),逐渐表示“由若干小单位组成的有间隙的粘连体”(粥/石板路/土石墙),最终表示“一切米形结构是事物现象”(面粉/粉末)。

【释义】

1、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

小~。大~。稻~。~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2.、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英文为meter),一米等于一百厘米;

3、姓。

4、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a bit]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参考资料

米-搜狗百科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中咏莲的诗词

一丛花 咏并蒂莲 清·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