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是什么中药
多年生草本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甘松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 别名:香松、甘松香,味辛、甘、温.归脾、胃经.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
甘松是什么
展开全部
一种中药材
甘松
拼音名:Gansong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65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或匙叶甘松 Nardos-
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
阴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 叶残
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
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
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别名:香松、甘松香,味辛、甘、温。归脾、胃经。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
中药甘松有别名吗?它的功效是什么?
甘松·中药材 概述:本品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别名:香松、甘松香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 用法与用量:煎汤,3-6g。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临床应用: 1.甘松汤(《本草纲目》)治脚气:甘松、荷叶、蒿本格等分。煎汤外洗。方中甘松收湿拔毒,为君药。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中药甘松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别名:香松、甘松香.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头痛,癔病,脚气.用法与用量:煎汤,3-6g.外用适量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气虚血弱者慎用.
甘松在卤菜中的作用是什么
功效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
禁忌
气虚血热者忌服。
甘松是什么
中药甘松是败酱科植物甘松等的干燥根茎。中医认为甘松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功效与作用。
起死回生的甘松
传说里,如果一只凤凰感觉自己接近死亡时,它就会搭建一个巢,并四处收集甘松等香料铺在巢中,然后它就点燃巢穴,让自己在火焰中燃烧。当火焰燃尽的时候,凤凰可以得到新生,凤凰因此又被称作“不死鸟”,甘松也由此给人们留下能够“起死回生”的印象。
甘松又叫作香松、缬草,是一种矮小的、总散发着清凉香气的植物,虽然它不能像传说中那样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的确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最初,人们只把甘松当作一种香料,但通过长期接触和使用后,人们才发现甘松的根茎原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能够理气止痛,醒脾健胃,可以缓解乃至消除心慌、失眠、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宝本草》、《本草拾遗》等许多医学典籍都将甘松作为重要药物收入。
别名:香松,甘松香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药是治什么的
甘松草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甘松别名甘香松、香松,甘松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甘松有治疗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的作用,气虚血热者忌服甘
甘松可以做什么?
甘松·中药材
概述:本品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叶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别名:香松、甘松香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
用法与用量:煎汤,3-6g。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临床应用: 1.甘松汤(《本草纲目》)治脚气:甘松、荷叶、蒿本格等分。煎汤外洗。方中甘松收湿拔毒,为君药。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甘松草是什么
甘松 (《纲目》)
【异名】香松(《中药志》)。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
【植物形态】①甘松香(《开宝本草》)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有强烈松节油样香气,高20~35厘米。
茎上端略被短毛,靠根处有少数纫线状棕色叶基纤维。
根生叶不多,一般每簇具6~9叶,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厘米,宽0.4~1厘米,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叶脉不清楚,两面光滑无毛;茎生叶3~4对,基部不窄缩成柄状,长2~6厘米,越上越小。
花成头状聚伞花序,花序下有叶状长卵形总苞片2。
花浅粉红色;基部有卵形全缘苞片3;萼细小,长不及1毫米;花冠阔管状,管基部一侧突缩,先端5裂,略不等大,裂片先端圆;雄蕊4;着生花冠管基部,长于花冠,花丝大部有毛,上端光滑,花药近横着;子房下位,花柱细长略超出花冠,柱头漏斗状。
瘦果倒卵形,1室发育;种子1枚,宿存花萼小而不显著。
花期8月。
生长于高山草原地带。
分布我国西南部。
②宽叶甘松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
根茎短,基部宿存细线状棕色叶基纤维。
叶根出,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匙形,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成叶柄状,全缘,具叶脉3条。
花为聚伞花序式的头状花序;花茎上有叶状总苞片2,披针形;花茎两侧着生2列对称白色短毛;花冠阔管状,淡粉红色,先端浅粉红色;萼片5齿裂。
瘦果倒卵形或扁形。
多生于高山草原地带。
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
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
【药材】甘松香干燥的根茎及根,全形弯曲如虾,上粗下细。
根茎上附有地上茎残基及多层的枯叶残基,长约1~2厘米;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至黄色;呈狭长膜质片状或纤维状。
地上茎残基中空,显棕色。
主根条柱形,单一,有的数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约5~13厘米,少数达20厘米,直径约0.3~1厘米;表面皱缩,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状;中心木质部灰棕色,老根下部为单一中柱,而上部有2~4个分体中柱。
幼根和须根弯曲,表面皱缩,浅棕黄色。
气芳香,味苦。
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无碎片泥砂者为佳。
主产四川。
此外,甘肃、青海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①中枢镇静作用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
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公斤可致死。
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②抗心律不整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
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
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
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
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
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④其他作用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炮制】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性味】甘,温。
①《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②《汤液本草》:气平。
③《本草从新》:辛甘,温。
④江西《中草药学》:甘,温,有小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甘松的功效】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
①《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④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⑤《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
【宜忌】气虚血热者忌服。
①《本草拾遗》:得白芷、附子良。
②《本草从新》:辛香伐气,挟虚者忌之。
【选方】①治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
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②治神经性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
煎服。
(《四川中药志》) ③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
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
(《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④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广皮一钱半。
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内三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一次)。
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
(江西《中草药学》) ⑤治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分。
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
(《普济方》) ⑥治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本。
三味煎汤,洗之。
(《普济方》甘松汤)
甘松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药用】败酱科草本植物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匙叶甘松N.jatamansi DC.的根及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
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净,晒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方剂举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剂》):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陈皮、丁香、甘松、乌药。治脾胃虚寒,心腹满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本草汇言》:「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如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本草正义》:「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须之药。颐自定霍乱酒方,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即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
干松和甘松有什么区别?
干松应该是笔误,中药中的是甘松
甘松
拼音名:Gansong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65
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或匙叶甘松 Nardos-
tachys jatamansi DC.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
阴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 根茎短小,上端有茎、 叶残
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
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
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