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竹的特点,如何养好?
繁殖:用移植母竹及埋鞭法繁殖。母竹以选2–3年生,秆形较矮小,生长健壮者为佳,挖母竹时,应留鞭根1米长,带宿土,除去秆梢,留分枝5–6盘,以利成活。埋鞭繁殖,应选生长良好的鞭根约1.5米左右,笋芽饱满的2–3年生者,于早春二月间栽植为宜。
管理:移植母竹时,应注意覆土盖草,充分浇水,并搭支架以防风摇。在庭院中栽培罗汉竹,应保持表土疏松,施肥压青,当竹林发笋生长过密时,要选择老竹疏伐。竹性喜肥,冬季宜施河泥、厩肥、土杂肥等。生长期必须土壤湿润,如土壤干燥缺水,竹子容易枯死,如竹林内积水,土壤通气不良,又容易引起鞭根和芽的腐烂,要注意排去积水;夏季松土除草,将杂草压于土下,使之腐烂成肥。
(1)场地。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佛肚竹喜潮湿,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积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
盛期,气温又高,早晚应各浇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内后,叶面尘土多,要适当向叶面喷水,使叶片保持青翠美观。 (3)施肥。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4)整形。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另植;如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剪除。 (5)防病虫害。佛肚竹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竹螟、蚜虫、介壳虫,要及时除掉。 养育盆景佛肚竹,欲使其节短肚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留夏竹。在北方养佛肚竹如不得法,新竹节长而细,和毛竹相差无几,会失去其特有的风韵。佛肚竹一年有两次萌芽期,第一次在初夏,另一次在初秋。一般初夏生长的新竹,节短、肚大(如养护不得法,仍会变得细长),要注意保留;而初秋生长的新竹则干细节长,故秋竹除留作种竹外,一般应剪除。 ②控水。竹笋露出盆土,即应控制浇水。当盆土比较干燥,母本嫩竹叶轻度萎蔫时,应先把佛肚竹搬到蔽荫处放置半小时,待盆土和竹的温度有所降低后,先向叶面喷水,一小时后再把水浇透。这样反复几次,当新竹长高到40厘米左右时,竹节即基本定型,再恢复正常浇水 ③土壤。佛肚竹喜酸性土壤,但北方土壤呈弱碱性,故施肥宜用“矾肥水”,才能使其茁壮生长。 ④剥笋箨。竹笋每节的外面都包着一片较薄的竹箨,里面包着侧枝。当竹笋长到一定高度时(因竹干的粗细不同,在同时间内长的高度差别较大),可把竹笋基部的箨剥掉1—2片,以后每周再各剥一片。剥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笋干和侧芽。剥箨最好在早晨进行。剥箨可促使侧枝生长,使竹节间变短变粗,以达植株矮化的目的。 ⑤打尖。根据佛肚竹大小粗细不同,待其长到一定高度时,可把竹笋顶端剪除5~8厘米,使植株结顶,促使侧枝生长。第一次打尖后,如靠近顶部的健壮侧枝生长很快,应进行第二次打尖,把顶部的健壮侧枝剪短,留下2~3个竹节即可。
佛肚竹怎么养护
佛肚竹又称罗汉竹、密节竹。其植株较矮,竹竿幼苗为绿色,老竹呈橙黄色。老竹如养护得法,其叶和幼竹一样翠绿。佛肚竹与一般竹子的不同之处,是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佛肚竹不论地栽或盆栽,都能显示出它潇洒的风姿。这种竹刚劲挺拔、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茂,雅俗共赏,自然入画。
1.造型与用盆
用佛肚竹制作盆景,多采用丛林式,以表现竹林的自然风韵,但也有用一株或两株佛肚竹来制作盆景的。如将两株佛肚竹栽于一·个盆中,应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应小、细、低,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如两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这种盆景情趣较差。制作丛林式佛肚竹盆景,根据盆钵大小,一般用5、7、9株合栽于一盆。以5株为例,根据植株大小,将其编为第1、2、3、4、5号,制作时,常以第1、3、4号为——组,作为盆景的主体;第2、5号为一组,作为盆景的客体,起衬托作用,两组之间并要留有适当的距离。
丛林式佛肚竹盆景以用较浅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紫砂盆为好,釉陶盆次之。如在其中放置一些大小比例适当、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熊猫等摆件,会使盆景更添诗情画意。如在盆钵中栽种2—3株高低不一的佛肚竹,再在盆钵适当位置摆上玲珑剔透的山石,即成为一幅造型优美的立体国画——《竹石图》。
2.栽种与繁殖
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种,均以5月或9月为宜。繁殖时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从盆中扣出,用竹片将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间相连的粗根,将其剪断,即可分植。栽种时要多带宿土,以提高成活率。结合分株、翻盆,要把老根、过长根和枯根剪除,同时剪去直立枝、下垂枝和过密枝,以减少植株水分蒸发,有利成活,并使株形更美。佛肚竹喜疏松、比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土壤,以腐殖土为主加少量沙土调匀后,即可使用。
3.养护管理
(1)场地。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佛肚竹喜潮湿,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积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季。
佛肚竹盆景叶子变黄怎么办
佛肚竹叶子变黄有2个原因,一个是光照问题,另外一个是浇水问题。
佛肚竹是喜欢阳光多的竹子。家里室内摆放的佛肚竹,要定期搬到阳台上晒太阳。室内摆放应靠近窗口或有光源的明亮地方,不能放在黑暗的房间。如在黑暗的房间会导致叶子变黄。
佛肚竹要多多浇水,如缺水会导致叶子变黄。因为疯长中的佛肚竹需要大量的水分补充,水分吸收的越多这样养出的佛肚竹笋子长得就会越加圆润好看。
扩展资料
佛肚竹种植的注意事项
1、要经常给佛肚竹修剪下外形,这样才不失养盆栽的雅致。同样可以通过减少化肥的使用频率来控制佛肚竹生长的速度。
2、平时注意盆土保持湿润,但不能太湿;气候干燥时应及时向盆内叶面喷水。
3、盛夏炎热时,要时常喷洒叶水,以免叶尖发焦。人冬后,由于盆小土少,经受不了严寒冰冻,须搬进室内养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佛肚竹
竹盆景的制作过程?
前期培育观赏竹盆与树桩盆景类似,材料必须经过一些措施处理及养护后才可以制作盆景.2.1前期盆栽2.1.1母竹选择按盆景创作选择1~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下高低,枝叶茂盛的健康母竹.挖取母竹时应检查鞭段,要有饱满鞭芽,多带宿土.丛生竹应防止损失秆基芽眼,尽量保留竹蔸的支根,须根.2.1.2盆钵及盆土的选择盆体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泥盆,盆的大小因母竹的种类,粗细和高矮而异.盆土以疏松的红黄壤配细砂拌以腐殖土,亦可用园土加入适量的沙土.一般盆土要求疏松,肥沃.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通常用腐熟后的栏肥,饼肥等拌入盆土中混合,以盆土量的10%左右为宜.2.2矮化处理2.2.1多效唑处理对一般的竹种处理可以采用笋体喷施和基部注射的方法,如对黄秆乌哺鸡竹,紫竹和斑竹等,对易倒伏的葡地类竹种可以采用笋体浇施或喷施,如翠竹,葡地竹,菲白竹等.我们对黄秆乌哺鸡竹采用了笋体喷施和基部注射多效唑进行矮化,浓度均为300×10一,500×10一,80×10一,1000×10一,120×10一.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后,对其新梢日平均生产量及成竹后的全竹高,枝下高,节间长,叶面积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注射处理在浓度300×10一~800×10一,喷施处理在浓度300×10一~1000×10范围内,随处理浓度递增,其中注射处理效果更佳,因此应用多效唑能提高观赏竹的观赏价值,部分解决竹子盆景制作的矮化和枝叶美化问题.必须注意的是,注射处理虽比喷施处理效果显着,但其成活率显着降低,且注射处理只对处理节间作用明显,而对邻近的节间影响较弱,实际操作应按盆景制作意图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我们对菲白竹进行了200×10一,400×10一,600×10的喷施,结果处理后的竹子高度分别是对照的45.67%,33.44%,36.44%,基本上解决了盆栽易倒伏的问题,并且叶面积大小也分别为对照的56.48%,38.69%,27.99%,使竹叶更加细小美丽,对翠竹和葡地竹的效果也比较明显.2.2.2剥箨法在出笋期进行剥竹箨可以抑制竹笋节间分生组织生长,当竹笋长至20右时,剥去基部竹箨1~2张,视生长情况逐步往上剥,每天早晚各剥1张,剥箨数量受到竹种秆径大小限制,但剥箨不宜过多,否则会损伤太大,以至于不能成竹,但过少则无明显矮化效果.2.2.3埋鞭,分蔸或埋秆法散生竹采用埋鞭育苗,可显着降低竹苗高度,以黄秆乌哺鸡竹为例,其自然生长高度为4~8埋鞭处理后,其高度仅为1右,同时竹径显着变细.我们对金镶玉竹的试验表明,平均地径为3.76,平均高度47.92:斑竹埋鞭后生长的竹子平均地径为5.14,平均高度45.40,这样的高度比较适宜盆栽.丛生竹采用分蔸法,即于春季将竹丛挖起,剪去地上部分,分成数小丛,重新种入圃地,以小叶凤尾竹为例,生长的新竹高度只有3040,且枝叶秀丽.对于丛生竹还可以采用埋秆的方法来矮化和繁殖,如小叶凤尾竹等,春季用尚未展叶的新枝截成3040长,用一定浓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后埋入土中,生出的新竹高度也在1以下.2.2.4截梢法对于一些较大的观赏竹,可在其竹笋即将成新竹时,视形状截去其梢部数节,削弱其顶端优势,促使隐芽萌发,不仅能使竹株矮化,而且可促使剩余枝叶生长更为茂盛,如龟甲竹,花毛竹等就可以用此方法进行矮化.2.2.5控水控肥法在出笋期合理控制水肥条件,抑制竹笋高生长或在盆栽时,适当采用营养贫乏的土壤作为盆土来控制生长,促使其矮化.以小佛肚竹为例,出笋期控制水肥不仅能控制其高生长,而且还能控制笋体保留母体的佛肚形状.3盆景创作3.1盆器选择盆器质地以素雅,淡朴为好,如紫砂盆,大理石盆,自然石盆或木盆,盆器色彩以浅色和素色为主,盆的大
葫芦竹怎么养才翠绿
葫芦竹 别名:橄榄竹,小佛肚竹,大 肚竹,佛肚竹. 常绿灌木状丛生竹,盆栽时植株矮小,高25〜50厘米,幼秆 绿色,稍被白粉,老时橙黄色,直径1〜2厘米,节间缩短,下半 部膨大如弥勒佛的肚皮,分枝的节间亦短缩肿大.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 喜湿润环境,遇天热而晴燥时,应经常向枝 叶及周围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以利于保 持叶色青翠. 喜疏松肥沃、 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可利于竹鞭的生长;忌碱性土. 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素砂等材料配制.因竹类植株根浅,种 植时盆不宜深,但亦不宜过浅.翻盆后宜给予庇荫的条件,并保 持盆土湿润,同时经常向枝叶喷水,防止竹叶枯卷.
水培佛肚竹怎么养
采用分株繁殖法。
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形态特点
竿二型:正常竿高8-10米,直径3-5厘米,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圆柱形,长30-35厘米,幼时无白蜡粉,光滑无毛,下部略微肿胀;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基部第一、二节上还生有短气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节开始,各节具1-3枝,其枝上的小枝有时短缩为软刺,竿中上部各节为数至多枝簇生,其中有3枝较为粗长。畸形竿通常高25-50厘米,直径1-2厘米,节间短缩而其基部肿胀,呈瓶状,长2-3厘米;竿下部各节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带;分枝习性稍高,且常为单枝,均无刺,其节间稍短缩而明显肿胀。箨鞘早落,背面完全无毛,干时纵肋显著隆起,先端为近于对称的宽拱形或近截形;箨耳不相等,边缘具弯曲繸毛,大耳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宽5-6毫米,小耳卵形,宽3-5毫米;箨舌高0.5-1毫米,边缘被极短的细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稍作心形收窄,其宽度稍窄于箨鞘之先端。叶鞘无毛;叶耳卵形或镰刀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繸毛;叶舌极矮,近截形,边缘被极短细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9-18厘米,宽1-2厘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生短柔毛,先端渐尖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线状披针形,稍扁,长3-4厘米;先出叶宽卵形,长2.5-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先端钝;具芽苞片1或2片,狭卵形,长约4-5毫米,13-15脉,先端急尖;小穗含两性小花6-8朵,其中基部1或2朵和顶生2或3朵小花常为不孕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2-3毫米,顶端膨大呈杯状,其边缘被短纤毛,颖常无或仅1片,卵状椭圆形,长6.5-8毫米,具15-17脉,先端急尖;外稃无毛,卵状椭圆形,长约9-11毫米,具19-21脉,脉间具小横脉,先端急尖;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脊近顶端处被短纤毛,脊间与脊外两侧均各具4脉,先端渐尖,顶端具一小簇白色柔毛;鳞被3,长约2毫米,边缘上部被长纤毛,前方两片形状稍不对称,后方1片宽椭圆形;花丝细长,花药黄色,长6毫米,先端钝;子房具柄,宽卵形,长1-1.2毫米,顶端增厚而被毛,花柱极短,被毛,柱头3分,长约6毫米,羽毛状。颖果未见。
你了解种植佛肚竹的方法吗?
繁殖技术: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
管理技术: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佛肚竹喜于温暖、湿润、通风、光钱好的地方生长,这样出笋节短、腹肚大。如长期在阴处或太阳曝晒,则生长不良。当新笋出土10厘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剥壳,可隔天剥一片,能把长2~3米的竹子缩短,矮化到30厘米左右的小竹。竹笋长定后应将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造型美观的枝条剪除;生长过长的竹笋要剪短,促其发侧枝,使整体造型美观;对生长位置不适当的、过密的、节长腹平的竹笋也要及时剪掉;靠近基部的侧枝一律剪去,以显出绿竹扶疏与挺秀;定型后的植株,一般应将再出土的新笋及时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风姿。
佛肚竹主要观赏其节间短缩膨大似佛肚之杆茎,但往往会长出一些无大肚的平直竹竿,其长势比观赏笋尤为旺盛,至长成删除,养分已被其大大消耗,树冠造形被破坏,因而致使观赏笋发不出来,所以笋期疏除最好。而以辨别初笋外形比较可靠,观赏笋笋体较粗钝,长势较慢,笋尖开裂,外观有较松感觉,用手捏摸确实较松,内有空隙。而徒长笋长势较快笋体较细锐,笋尖不开裂,外观有紧实发亮之感,手捏坚实无空隙。将徒长笋尽早疏除,很快就会有新笋出土。
放竹子盆景有何讲究
根据竹子的种类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类如菲白竹,可栽植于正方形或椭圆形盆中;中型竹类如青竹可栽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浅盆中。栽植于盆的一侧如感到有失衡现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块形态优美并与竹株大小成适当比例的美石,既能达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显得活泼自然。大型竹如刚竹、淡竹、斑竹等用来制作盆景,要进行人工矮化处理,栽植于中小的浅盆中,才能达到“缩龙成寸”的效果。竹类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于浅盆中,旁缀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装入物,漫步其间,极富诗情画意,可称盆景妙品,可使整个竹子盆景呈现天然的竹林风光。否则,会杂乱无章,如同芦苇、乱草一堆,毫无盆景之趣,丧失观赏价值。
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时,将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长发育一个阶段后,将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于表土之上,呈现悬根露爪之势,显露竹根之美态,十分耐人观赏。
放置场所:竹类盆景宜置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之处。夏季不宜曝晒,最好放在荫棚下、水池边;冬季不耐寒 的竹种(如小佛肚竹、小叶凤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内保暖防寒。
浇水:竹类盆景的管理,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生长旺盛期或夏季高温时,要勤浇水和喷水,竹子虽喜湿,但忌盆内积水,否则很易造成烂鞭(根)现象。
施肥:竹子虽喜肥,但盆栽应尽量少施,只施薄肥,每年5~8月,可追施2~3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等。如盆土养分不足,会引起生长不良的现象(如叶子颜色暗淡不鲜艳等)。
修剪:竹类萌发和生长较快,平时要注意修剪,才能保持竹子盆景的姿态优美,对于竹类的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造型美观的枝条,随时可进行修剪,对于生长过长的枝条可以剪短。在盆景定型以后,一般可将再出的新笋及时拔除,以免扰乱竹子盆景的造型和消耗养分影响母竹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