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做法

罗氏沼虾养殖

罗氏沼虾养殖

一、概述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deman)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形态特征

  (一)外观形态

  罗氏沼虾躯体肥壮、短粗。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粗大,腹部自前向后逐渐变小,末端尖细。雄虾个体大于雌虾,雄虾第二步足特别发达,长度超过体长,颜色鲜艳,显得格外壮观。

  罗氏沼虾外披一层几丁质甲壳。甲壳在头胸部形成头胸甲,完整地覆盖于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以凹下的沟和隆起的脊为界。整个身体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头部和胸部演变进化而成头胸部,它们的体节无法明显地区分开来。罗氏沼虾体色呈淡青蓝色并间有棕黄色斑纹,雄虾第二步足呈蔚蓝色。但随着栖息的水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水域透明度大,体色则淡;水域透明度小,体色则深。罗氏沼虾具有鲜艳的体色和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如何提高罗氏沼虾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罗氏沼虾的成活率?

罗氏沼虾是个体最大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也是宴席上的佳品之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使得罗氏沼虾养殖业迅速发展,但是发展的背后却面临着苗种退化、好坏难分、生长缓慢、成活率低成为困扰养殖户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给池塘水体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罗氏沼虾的病害越来越多,用药的频率和种类也在增加,形成恶性的循环导致罗氏沼虾的成活率偏低,有的养殖户甚至失去养殖的信心,那么造成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呢?

1、投苗早期水质不肥:清塘后,水质还没有培肥就急于放苗。由于养殖前期池塘水体偏瘦,可供幼虾摄食的生物饵料缺乏,影响幼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2、换水不科学:养殖中后期,池水过肥,容易发生大青水的情况,养殖户常常一次性大量换水(特别是换水方便的地方),引起池塘的水温波动太大,影响罗虾的摄食和生长。

3、营养不均衡或者是营养过剩:到养殖中后期,虾密度的增加、投饲量的增加、高温底部发酵代谢增加、就会使耗氧增加,水体缺氧,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最终导致虾肝脏负荷加重,出现肝胆综合症,即养殖户所说的“滴星”。

4、消毒剂的频繁使用:近几年由于“滴星”病和细菌感染对养殖危害的日益严重,养殖户对于消毒剂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于虾体的刺激较大,水体长期处于亚环境下,使得虾体虚弱,增加发病的可能。

对于罗氏沼虾来说成活率一直是制约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成活率?

1、改善底质和水体环境。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部环境,抑制有害菌的滋生;稳定水质,保持藻相菌相的平衡。

2、肥水工作要做好。提前肥水,降低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为虾苗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和营养元素。

3、提高对虾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胆汁酸能够促进肝胰腺的排毒,结合体内毒素并排出体外,减少毒素在肝胰腺中蓄积,维护肝胰腺健康,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长期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有效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肝脏肠道健康,罗氏沼虾的成活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的来说,想要提高罗氏沼虾的成活率就要做到精细化养殖,减少杀虫药使用,多开增氧机、合理投喂,做好保健工作。

罗氏沼虾养殖情况?

罗氏沼虾养殖情况?

罗氏沼虾主养殖省: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养殖总面积在45-48万亩,江苏主要在高邮、江都,养殖面积17-18万亩.高邮平均单产7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