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的功效及作用有哪些
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表虚者忌服。
《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香薷是什么药能治疗什么病?
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多适用。
香薷与麻黄均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且香薷的利尿作用比麻黄明显,为什么香薷没归膀胱经?
香薷从脏腑辨证来看,它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利尿,排尿是膀胱的功能,所以它归膀胱经,一点也没错,只是香薷最大的个性特征就是把前两个功效(解表散寒和化湿和中)结合起来,用于外有风寒、内有湿浊造成湿阻中焦的暑湿证(最佳主治证),所以在归经方面,只强调了前两个功效对应的归经,而次要一些的第三个功效对应的归经就忽略了(但不写不等于没有)。但麻黄有所不同,虽然利水消肿也是麻黄的第三功效,但麻黄为解表峻剂,发汗力最强,是“发汗解表第一药”,为了强调麻黄解表的作用,又立足于经络辨证,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所以麻黄又归膀胱经。这样,麻黄的第一和第三功效对应的归经都有膀胱经,那么,麻黄归膀胱经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书中麻黄归膀胱经而香薷没有(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