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苏溪亭》赏析
作者:徐永年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苏溪在浙江义乌县四周.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苏溪亭 戴叔伦(古诗鉴赏问题)
1.”草漫漫“说明正是暮春时节,有时光流逝之叹. 2.“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戴叔伦的《苏溪亭》的写作手法、主旨、情感?
寓情于景 对往事怀念之情
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春色已暮,曾是旧时相识的燕子还未归来.独自登高倚阑,看烟雨迷蒙暗淡了杏花的容颜,叹一声游子不归,红颜将老.(紧扣诗句,联想和想象合理;描写生动形象)
苏溪亭 戴叔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想点高兴的事儿呗~~~
苏溪亭古诗全文注音
苏溪亭【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代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sū xī tíng shàng cǎo màn màn ,shuí yǐ dōng fēng shí èr lán .yàn zǐ bú guī chūn shì wǎn ,yī tīng yān yǔ xìng huā hán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苏 溪 ① 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② ? &n…
小题1: 细雨初晴,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 ,从中透露着美好的春天景物 即将消逝 的意象.(2分)小题1:那和煦的春风,给入眠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作者 借景抒情 ,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表达了 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此题分别从了解诗词内容角度和诗词运用手法角度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苏溪亭 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
(1)暮春,怨别。(每空1分)
(2)观点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观点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好。因为诗人借当前季节的风物——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口气连用三个比喻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的问题,而且同时又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意绪巧叠,令人回味无穷。(5分,只给观点不解释不得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无
苏溪亭的作品原文
苏溪亭唐 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