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树树叶上有黑,菜豆树掉叶树枝变黑

菜豆叶子上有白色斑点及黑色小点,是什么病

菜豆叶子上有白色斑点及黑色小点,是什么病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菜豆病害发生严重,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病害发生严重,使菜豆的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效益降低,严重影响菜豆生产的发展。

1 菜豆根腐病

1.1 症状

一般为害根部及茎基部,病部呈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状,有时形成红色条斑及斑表面裂开,可深入皮层内。高温高湿季节,种子发芽后发病,胚根产生褐色条形病斑。�o部嫩叶先变褐色,萎缩、变形,老叶暂保持正常。病株侧根少,植株矮小,主根腐烂后导致地上植株茎叶枯萎,植株枯死,维管束红褐色。

1.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粪肥中存活多年,初侵染源为带菌肥料及土壤,在田间病原可借助农事操作工具、雨水、流水传播蔓延。排水不良,地势低洼,种植畦过低,灌水频繁,土质粘重,田间湿度大,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与葱蒜类蔬菜或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高畦种植,防止积水,不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喷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2 菜豆锈病

2.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叶柄,豆荚也可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绿色或灰白色小斑点,呈凸起状,随后变成黄褐色小疱。病斑继续扩大,表皮破裂,并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后期长出黑色的孢子堆。叶片发病后光合作用降低,病叶早衰或提前脱落。

2.2 发病原因及规律

华南地区病原主要以夏孢子越季,作为该病的初侵染源,四季可辗转传播蔓延。在田间可通过气流传播,农事操作中人及工具接触也能传播。

茂名地区在任何种植季节都可发病,但以9~10月份发生较重,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入侵的主要条件。菜豆开花结荚期,温度16℃~24℃,湿度大,昼夜温差过大,该病易发生流行。排水不良,地势低洼,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均会引起病害大发生。

2.3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实行高畦种植,适当疏植,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病残体。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萎锈灵800倍液,或15%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

3 菜豆菌核病

3.1 症状

菌核病是菜豆的一种普通病害,可为害茎、叶片和豆荚。多始发于茎基部或第1、2分枝处,初呈水渍状,后变为灰白色,皮层组织干裂,甚至呈纤维状。叶片发病初呈水渍状,后生长有白色毛状物,湿度大时在茎病组织中生有鼠粪状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丝生长旺盛时也能长黑色菌核。

3.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堆肥、种子中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经过几天后释放孢子,随风进行传播。病株上的菌丝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可继续侵染而扩大传播。温度较低、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发生此病,适宜温度为5℃~20℃,最适合温度是15℃,菌核萌发形成子囊要有连续数天的水分供给,才正常生长。

3.3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种子混有菌核和病残体时,播种前用10%盐水浸种消毒,洗掉菌核及病残体后,再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

农业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的水旱轮作;经常除草、松土,摘除老叶及病残体;防止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翠姆磷、钾肥及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地膜覆盖栽培,以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开花后可喷施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

4 菜豆细菌性疫病

4.1 症状

发生面积大,严重影响菜豆产量及品质,主要为害叶片,有时豆荚及茎蔓也染病。叶片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随后发展为不规则形,病部干枯褐色,呈半透明状,周围出现黄色晕圈。重病叶病斑多,会引起整叶干枯,一般不脱落,经日晒雨淋后,病叶碎裂,也有部分叶片萎凋变黑。

4.2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主要在种子上越冬,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以上,播种带菌种子,即会引发该病。病原侵染叶片和茎蔓后产生菌脓,可通过风雨及昆虫传播。

高温多雨季节,尤其是暴风雨天气极易引发病害及流行,多雾天气发病也重。叶片上有水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大水漫灌,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植株长势差及徒长,都会引发病害。

4.3 防治措施

种子消毒: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或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

农业防治: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覆盖地膜种植,以增加土壤通气性,结荚期前以保根壮苗为主,提高植株抗病力;科学追肥,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合理浇水,降低田间温度。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我种的豆苗叶片上有很多黑点,怎么办?

我种的豆苗叶片上有很多黑点,怎么办?

长势不好的那个,肯定是魔豆本身就不好

芸豆的叶子长黑斑怎么治

芸豆的叶子长黑斑怎么治

芸豆的叶子长黑斑的治法:

用75%的百菌清或70%的甲基硫菌灵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液+2000倍天达有机硅液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芸豆是多花蔓生菜豆中的一个优良品种,无限花序,从籽粒色泽上可分为大白芸豆、大黑云豆。芸豆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脂肪为1.5%,碳水化合物占63%左右,并富含铁、钙和维生素B1、B2等,是滋补保健食品之一。

芸豆性喜温凉而怕涝,适宜在海拔1500-3000米之间的温凉地区种植,海拔2000一2500米之间最适宜栽种,单产最高。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选地 选择不积水的地块最好,能灌能排,保持土壤有较好的通透性,能有效地提高根瘤菌活性,使芸豆生长旺盛,一般以垄作栽培较为适宜,垄宽80厘米,沟宽30厘米,塘距40厘米,亩播1500塘左右。 施肥 芸豆施肥主要以磷钾肥配其它微肥为主。

播种 一季豆最佳播种节令为清明至谷雨,播种前用25℃左右的温水浸泡芸豆种24小时,每塘播4粒,下种后浇透水,保证出苗率,达到苗壮苗齐,当苗长出2片真叶时,及早间苗、定苗,每塘留2-3苗,肥地基本苗3000 -3800株。 及时钉杆,引蔓上杆 。要及时钉杆,杆高在 1.5米以上,以确保芸豆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促使芸豆生长旺盛,开花结实良好。修枝及疏花 芸豆蔓生性强,侧蔓生长多,当主蔓绕至杆顶时进行封顶,并及时剪除过多的弱小枝蔓,每株留4-6个枝蔓,适时疏剪过多的花穗,从而改善植株内部群体间的通透性,提高芸豆光合效率,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养分集中供给花荚,减少芸豆的落花落荚现象,保证芸豆早熟、高产、优质。收获 芸豆的豆荚成熟期历时一个多月,早晚不一致。芸豆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摘,易造成霉烂或使豆粒表皮变黑,影响其商品质量。分批分期采收,带荚晾晒存放,售前一次性脱粒,这样色泽好,饱满,卖样佳。

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沾有黑色墨水(擦不掉)应怎么办

用酒精试试,应该可以擦掉

请教植物高手,这植物上叶子上长黑斑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红掌这种植物不能太阳光直射,造成的晒伤.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照射太阳散射关.可能会好一些

植物的叶子上为什么会有黑色的斑点

低温冻害就会这个样,放室内明亮处就可以,温度高一点,一般情况下都是怕冷风吹

幸福树叶子出现黑色斑点是什么原因?

幸福树叶子出现黑色斑点,是因为幸福树可能有病害。

“幸福树”学名菜豆树,它性喜高温多湿、阳光足的环境。耐高温,畏寒冷,宜 湿润,忌干燥。栽培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沙质 壤土。花期5月至9月,果期10月至12月。

幸福树为中等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浅灰色,深纵裂,块状脱落。2回至3回羽状复叶,叶轴长约30厘米,无毛。叶互生,中叶对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 厘米至7厘米,先端尾尖,全缘,两面无毛,叶柄无毛。花夜开性。花序直立,顶生,长25厘米至35厘米,径30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 萼齿卵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或淡黄色,长6厘米至8厘米,裂片圆形,具皱纹,长约2.5厘米。蒴果革质,呈圆柱状长条形似菜豆,稍弯曲、多沟纹。

叶子有黑色一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叶斑病——在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的环境中,其叶片易感染叶斑病. 防治方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加强通风透光,避免叶面长时间滞水,减少叶斑病发生 的可能.发现少量病叶,及时将其摘除烧毁,定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 3次至4次.家庭盆栽,个别植株少量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可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菜叶子上小黑点是什么

黑霉病,用福满园脱水喷雾,500至800倍液5至7 天一次连续2至3 次.是一种高效的真菌和细菌杀菌剂,是药3分毒,残留期不长.回答

豆角叶子颜色暗有斑点是什么原因

豆角斑病 豆角症状特点: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呈褐色角状斑,也有不定形的,较细小,豆角斑病横径l~4毫米不等,数个病斑常连合为大小不等的褐色斑块,致叶片局部焦枯.潮湿时斑面隐现暗色霉层病征,此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灰拟棒束孢菌[Isariopsis gri-seola Sacc.].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土地连作,低洼潮湿,或土质粘重或株间郁闭的田块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缺少调查. 防治方法:参照菜豆红斑病和褐缘白斑病等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防治好叶斑病害也可兼治本病,一般无需单独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