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多肉植物叫啥名?是玉葡萄还是乙女心或是八千代?搞不懂.还有这个现在越长越高了,是不是水份太多,
八千代 ~ 缺光水大导致徒长了~ 注意控水,温度30度以上遮一半阳光 或者放在明亮通风但阳光不直射的地方~ 看起来主要是水大了,土也不透气.
这个多肉植物是八千代还是乙女心
乙女心,八千代没这么“胖”,末端没这么“圆润”.
八千代 为什么不念はっせんだい要念やちよ
千代貌似都是用ちよ,八用や多见于人名地名.
八千代与虹之玉有什么区别?
八千代叶子较大,虹之玉叶子较小; 八千代叶子上有白粉,虹之玉叶子上没有白粉; 八千代叶子基本就是绿色的,虹之玉叶子在温度低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会呈现鲜艳的红色.
多肉植物发源地及历史
世界有关多肉植物最古之文献,为英国王室植物园图书馆收藏之纪元前300-400年间,希腊博物学家梯欧夫拉苏斯(Theophrastus)原著之英译本「职务之探究」一书。该书曾对大戟科(Euphorbiaceae) 多肉植物有所描述,其英译本原意如下:「基督罗西亚之木;一种带刺植物,有叶及根,各枝均披锐次,枝叶折伤处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与人类及其它动物之乳汁相似………」。
又约公元1000年前后,宋代范大成(号: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草木志」书中,曾提及龙骨木之名,是为东方最早之文献。
此后十七世纪,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里查.布拿特里(Richard Benatley 1662-1742)于1716年完成巨著「多肉植物之历史」五卷,始确立Succulent一词,为Succulent (多肉植物)名称之由来。理查德以后,复经过一系列之植物学家,研究发展而臻进步,如;G. Bentham (1880-1884),J.D.Hooker (1817-1911),C.E.Bsesey (1845-1915),H.Halliar (1868-1932),S.Endlicher(1805-1849),A.W.Eichler (1839-1889),A.Engler (1844-1930),A.B.Rendle(1885-1938),O.Tippo ,L.Benson ,H.M.Lawrence等,进而依花披(萼及瓣)和子房的关系位置,植物生态习性及花批的性质(无瓣、离瓣、合瓣)或依生态学、分布学、遗传学、组织学、地理学、化石学等而详予分类,始有今日之细密详实分类法。
在东方,对多肉植物之具体研究以日本较为进步。日本自1769年研究风气已很盛行,如当时之学者中泽以正曾着「中山传信录物产考」一书,书中对大戟科多肉植物,绘图介绍,并称之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时代园艺家松泽进之助氏,将Succulent Plants 译成汉文「多肉植物」,是为此名词之来源。
我国自明代以后,对多肉植物研究较少,代华南一带民间栽培多肉植物却很普遍,其中产自云南之四马路(景天科)及球兰又称英兰(萝摩科)等颇为有名。明朝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及高濂撰之「遵生八笺」(1591年),均对多肉植物有所涉及。
八千代和乙女心是两种吗?为什么有人说是同种?
不是,但两者同属于景天科.小时候两者差别不大,但长大后差别就比较明显了.长大了的八千代的茎看起来已经是木质了,而且能长很高一株,看起来很粗壮的样子.乙女心的茎和叶都还保持同色,茎看起来就是肉质.下图是长大后的八千代.
八千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八千代怎么养
摘自“多肉联盟”希望有帮助 八千代的生长习性和养护要点:八千代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15-25度,比较耐寒冷,无明显休眠期,配土可选择疏松透气的土壤,生长季浇水干透浇透,夏季注意遮阴和控水.秋冬两季只要给予充分的光照,八千代叶片会变得有点黄,叶片前端则变成淡淡的粉色,非常动人.八千代的繁殖方式:八千代繁殖方式主要是扦插繁殖,用枝插或者叶插均可.
多肉的来历
因为那些植物都是很肥厚 肉嘟嘟 所以叫多肉植物 也叫多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