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盖草生长在什么地方(宝盖草生长在什么地方最多)

请问这是什么花?贴着地皮生长.

请问这是什么花?贴着地皮生长.

这是 宝盖草,是春天野外常见的一种花草.

白芨生长在什么地方

白芨生长在什么地方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怎样种植婆婆丁

怎样种植婆婆丁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栽培技术

种子准备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条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数随生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20个以上,优良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可高达20个以上,开花后经13~15天种子即成熟。

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0.8~1.2克左右。[3]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备用。[3]

在蒲公英野生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于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后集中栽培于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发新叶,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可采叶上市。[3]

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要亩施有机肥2000~35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15千克,均匀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平畦宽1.2米、长10米、起20厘米高小垄。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3]

播种繁殖

蒲公英繁殖采用种子繁殖。种子无休眠期,成熟采收后的种子,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横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l厘米,然后稍加镇压。播种量每亩0.5~0.75千克。平畦撒播,亩用种1.5~2.0千克。品质优良的蒲公英良种每亩的播种量仅为25~50克。播种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揭去盖草,约6天可以出苗。

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即将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盖好,每天早晚用温水浇1次,约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在15℃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经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在土壤温度15℃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根据试验结果得知:5月未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为3~4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3]

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的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3~5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8~10厘米,撒播者株距5厘米即可。

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667平方米施2000~3500千克农家肥作底肥,每67平方米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生长期间追1~2次肥。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播种当年的幼嫩植株可以不采叶,等到第2年才开始采收,此时植株品质好,产量高。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1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

采收:蒲公英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割取整株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700~800千克。

采收时可用钩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单位面积产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0.8~1.0千克;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2~1.7千克;温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产1.5~2.4千克。[3]

病害防治

叶斑病: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毫米,个别病斑20毫米。

斑枯病:初于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大小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显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

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叶片上病斑多时,叶缘上卷。上述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2%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67%万兴乳油2000~30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枯萎病: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

防治方法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与其他作物轮作;选种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选择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4~0.5升,视病情连续灌2-3次。

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30天割1次。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可收割2000~2500公斤。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10天内不宜浇水,以防烂根。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

彼岸花会凋谢吗?它的原产地是哪里?

还有另一些种类是先抽叶,所以才叫彼岸花、老死不相往来。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喜阴,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 【别名】 彼岸花、幽灵花,非常准时,自中国运到北九州岛的。有夏季休眠习性、肥沃的腐殖质土最好,以疏松、舍子花,被称作“无义草”。 石蒜类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总梗)开花、生死之花, 【生长习性】 野生品种生长于阴森潮湿地,在叶枯以后抽葶开花,因此耐寒性强,日文名マンジュシャゲ;喜湿润。 【其他标准名称】 英文名clusteramaryllis、龙爪花,用来形容花的外型、鬼擎火。 【科属】 石蒜科(AMARYLLIDACEAE)、山乌毒、蒜头草。 【开花时间】 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也耐干旱、平地一声雷,习惯于偏酸性土壤,而radita则表示辐射状的意思,Shorttube Lycoris、“龙爪花”,在越南。日本现在的品种推测为两千多年前,目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能忍受的高温极限为日平均温度24℃【花卉名称】 曼陀罗(mandarava)——白色的彼岸花 曼珠沙华(manjusaka)——红色的彼岸花 【学名】 Lycorisradiata 红花石蒜 Lycoris一词是来自与西腊神话中海之女神的名字,其着生地为红壤、无义草、马来西亚等国也有分布、老鸦蒜,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所以石蒜类花开时看不到叶子,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等 【原产地和主要分布】 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地狱花、蟑螂花,花末期或花谢后出叶,石蒜属

风信子怎么养?

一、是盆栽,选择排水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在10月份时将种头种入盆内,每小盆种1球,大盆种3~4球然后盖土,栽植深度5-8厘米,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经过120天左右将可开花,开花前、后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后挖出鳞茎,晾干后贮藏于温度不超过28℃的室内。

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种头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种将有希望再度开花,但因这种头经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会变得矮小,花葶亦趋于萎缩,故不能继续保留,到翌年另买新的种头栽培为妥。

二、是水养,可在12月份将种头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加入少许木炭以帮助消毒和防腐。其种头仅浸至球底便可。

然后放置到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

这样经过20多天后,根部便在全黑的环境下萌发出来,这时可拿出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照射。初时每天照一两个小时,再逐步增至七八个小时,如果天气变化不大的话,到春节便有可能开花了。

还有许多家庭把风信子养在一个特制的像葫芦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可以观赏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壮的白根。

这种花与根并茂的情景,除了洋兰外,其它花草是难以见到的。 在生长期需要不断浇水,如果留在泥土里,花期过后要把花茎剪掉,让叶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不过,有些品种在种植几年后花朵会越来越少;如果花期后要储存,需要拔出来,在叶子自然干燥后,剪掉叶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

风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 风信子性喜凉爽,空气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它较耐低寒,但怕炎热。它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风信子球茎在长到19厘米,才能开花。

开花每年在3-4月份内。 风信子栽培首先要选取健壮饱满的鳞茎,事前阴干,在12月份放入瓦盆里,以1份粗砂、碎塘泥与1份经过腐熟的米糠混合成营养土,把鳞茎埋在土中,鳞茎上覆土2-3厘米,置于阳光充足之处,初时浇水不要过多,待叶片露出土面时要施一次磷、钾肥。花后、将花茎剪去,再施一次肥。

7-8月休眠,这时鳞茎不会长大,应在6-7月份及时挖出,置阴凉处,不可日晒,待中秋节时或至12月再行上盆种植。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样进行水养。水养风信子,可在12月份将种球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加入少许木炭帮助防腐和消毒。其种球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约经过20多天的全黑环境萌发后,再放到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时,后逐步增至7-8小时,大多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春节便能开花。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鳞茎保存好的话,到第二年仍能开花,但花会矮小,花葶也萎缩,这主要是鳞茎已退化状。因此,风信子栽培以一年种植后再买新的鳞茎为好。

韭黄是如何种出来的?

韭黄种植过程:

一、选种与播种

1、选种

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当地小叶韭菜品种。

2、播种

(1)播种方式:育苗移栽。

(2)播种期。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夏播在4月下旬。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3)播种量。每667 ㎡用种4~6 kg。

(4)种子处理。可用干籽直播(春播为主),也可用40 ℃温水浸种12 h,除去秕籽和杂质。将种子上的黏液洗净后催芽(秋播为主)。

(5)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16 ℃~20 ℃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60%种子露白尖即可播种。

(6)整地施肥。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基肥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等为主,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撒施优质有机肥6 000 kg,尿素6.6 kg,过磷酸钙60 kg,深翻入土。

(7)播种。将沟(畦)普踩一遍,顺沟(畦)浇水,水渗后,将催芽种子混2~3倍沙子(或过筛炉灰)撒在沟、畦内,亩播种子4~6 kg,上覆过筛细土1.6~2 cm。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二、播后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出苗前需2~3 d浇一次水,保持土表湿润。从齐苗到苗高16 cm,7 d左右浇一小水,结合浇水每667 ㎡追施尿素6.6 kg。高湿雨季排水防涝。立秋后,结合浇水追肥2次,每次每667 ㎡追施尿素8.7 kg。定植前一般不收割,以促进壮苗养根。天气转凉,应停止浇水,封冻前浇一次冻水。

2、除草:出齐苗后及时拔草2~3次,或采用精喹禾灵、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

三、定植与管理

1、定植时间:春播苗,应在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应在大暑前后定植,以躲过高温多雨的七、八月份;秋播苗,应在来年清明前后定植。定植时期要错开高温高湿季节,因此时不利于定植后韭黄缓苗生长。

2、定植方法:将韭黄苗起出,剪去须根先端,留2~3 cm,以促进新根发育。再将叶子先端剪去一段,以减少叶面蒸发,维持根系吸收与叶面蒸发的平衡。在畦内按行距18~20 cm、穴距10 cm,每穴栽苗8~10株,适于生产青韭;或按行距30~36 cm开沟,沟深16~20 cm,穴距16 cm,每穴栽苗20~30株,适于生产软化韭菜,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蘖节为宜。

3、水分管理:定植后连浇两水,及时锄划2~3次蹲苗,此后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状态,进入雨季应及时排涝,当最高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时,减少浇水,保持土壤表面不干即可,土壤冻前应浇足冻水。

4、施肥管理:施肥应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苗高35 cm以下,每667 ㎡施10%~20%腐熟粪肥500 kg;苗高35 cm以上,667㎡施30%腐熟粪肥800 kg,同时加施尿素5~10 kg,或加施复合肥5 kg,天气干旱应加大稀释倍数。

四、软化韭菜

1、培土割青:培土是使茎秆软化的主要措施,一般分2次进行:在苗高50 cm时进行第1次培土;约隔10 d左右,割去上部青韭,再进行第2次培土。前后培土要求在20 cm厚。培土时需先施复合肥,再泼浇一次10%的人粪尿。

2、覆盖遮光物:割青后,在韭菜上面盖上遮光物,使其不透阳光,进行软化。

4、适时收割:当韭黄长到40~50 cm左右高时及时收割。

五、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虫害以韭蛆、潜叶蝇为主;病害以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为主。

2、物理防治。糖酒液诱杀:按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3:3:3:10:0.6比例配成溶液,每667 ㎡放置1~3盆,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3、药剂防治。疫病:用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用120 g,500倍液7 d喷一次。

扩展资料:

1、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韭”,俗称“韭菜白”,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

2、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韭黄科普中国_ 白旗韭黄栽培技术

如何养观音莲

观音莲

学名:Sempervivum tectorum

别名:长生草、观音莲、观音座莲、佛座莲

科属:景天科长生草属

长生草也称观音莲、观音座莲、佛座莲,是一种以观叶为主的小型多肉植物,也是近年来销量比较大的多肉植物之一。其株形端庄,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叶色富于变化,紫红色的叶尖极为别致,适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组合盆栽,用不同造型的花盆栽种,其观赏效果也相差很大,用卡通型的花盆栽种,活泼可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用紫砂盆或青花瓷器盆种植,端庄大方,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而栽于木质的小花盆,时尚自然,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长生草为景天科长生草属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具莲座状叶盘,其品种很多,叶盘直径从3厘米至15厘米都有,肉质叶匙形,顶端尖,叶色依品种的不同,有灰绿、深绿、黄绿、红褐等色,叶顶端的尖既有绿色,也有红色或紫色,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叶尖呈紫色的品种,叶缘具细密的锯齿。发育良好的植株在大莲座下面会着生一圈小莲座,此外每年的春末还会从叶丛下部抽出类似吊兰的红色走茎,走茎前端长有莲座状小叶丛。长生草的小花呈星状,粉红色。

长生草原产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山区,喜阳光充足和凉爽干燥的环境,为高山多肉植物,夏季高温时和冬季寒冷时植株都处于休眠状态,主要生长期在较为凉爽的春、秋季节,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株形松散,不紧凑,影响其观赏,而在光照充足处生长的植株,叶片肥厚饱满,株形紧凑,叶色靓丽。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长期积水,以免造成烂根,但也不能过于干旱,否则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生长缓慢,叶色暗淡,缺乏生机。每 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继续生长,可正常浇水,并适当施肥;如果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温。

自然界中,是否有一种植物,在春天里便完全结束自己的生长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许今天还没发现,明天就会诞生

每当严冬逝去,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之时,地球上的植物就开始竞相复苏,长枝抽叶,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已成为老幼皆知的自然现象。但是,如果要深入地解释为什么植物选择在春季生长的问题却不那么容易,就连专门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家们也颇感棘手。 在几百年之前,人们认为植物之所以在春天生长,是受外界环境所决定的,一旦气候变冷时植物便进入休眠阶段,当春回日暖后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新的生长。但随着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导致植物春天生长并不仅仅是温度一个因素,还有其他重要因素。近代的许多学者们认为,除了外界环境的条件变化之外,更主要的也许是由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引起的,但这究竟怎样加以解释呢?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发现,使原先模糊不清的问题渐趋明朗。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利奥波德和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家克里德曼,在他们的专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书中阐述了植物如何能知道春天来临的生理机制。他们认为,秋末时温带植物由于日照时间缩短,使多年生植物体内产生高浓度的脱落酸,以抑制DNA合成RNA,从而诱导形成休眠芽。导致植物摆脱休眠状态的关键因素是长日照和低温的影响。因为长日照会刺激休眠芽中的叶原基,使植物体内的脱落酸水平下降,赤霉素含量增加。在赤霉素的刺激作用下,一些能打破休眠以及萌发所必需的酶开始合成,而且合成RNA的禁箍也慢慢得到解除,从而促使了蛋白质的合成;在另一方面,低温作用会使植物的休眠芽或种子细胞的原生质的水合度增大,使其胶体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所含的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进入活动状态,促使有机物的转化和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植物具备了萌发的内部条件。当环境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一旦符合生长需要,植物就会立即生长。而植物打破休眠所需的日照和低温条件与自然季节恰好一致,这也许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相对稳定的季节变化所形成的一种主动适应性。 以上的理论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但是在1982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两位学者:格兰姆博士和莫法斯博士,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物质时发现,各种植物的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着令人迷惑的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往往与它们的生长季节有联系,为什么不同种的植物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枣一种遗传物质)数量差别如此之大呢?这会不会与植物选择春季生长的问题有关呢? 于是格兰姆和莫法斯两位博士选择了162种植物,对它们的细胞中的DNA数量进行仔细测量,并与这些植物各自的生长萌发的季节时间作了对照,结果发现,含有最大数量遗传物质的种类,往往包括春季发芽最早的那些植物。为此他们提出一个新颖的论点,认为植物选择什么样的季节生长,其主要原因也许与植物细胞中的DNA数量差异有关。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他们在解释时说,有一些植物由于细胞中DNA食量大,单靠细胞的生长就能在生长季节早发芽。而DNA数量较少的植物就必须依靠细胞分裂发芽的过程,由于细胞分裂的速度随着周围温度增高而加快,这种植物通常必须等到春季的晚些时候才能发生大量新芽。他们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在热带或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植物跟温度较高地区生长的植物一样,一般仅具有少量遗传物质,而含有大量DNA的植物多数在地中海气候下生长。目前,关于植物为何选择春季生长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各种解释其生理机制的理论尚不能断定谁是谁非,一切将有待于今后的研究才可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请问薰衣草生长在什么地方啊?

熏衣草

熏衣草,又名灵香草、香草、黄香草,英名:Lavender。唇形科薰衣草属多年生常绿耐寒亚灌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如法国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

新疆的天山北麓与法国普旺斯地处同一纬度带,且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似,是熏衣草种植基地,是中国的熏衣草之乡,新疆的熏衣草已列入世界八大知名品种之一。

其叶形花色优美典雅,蓝紫色花序颖长秀丽,是庭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也可盆栽观赏。它还是当今全世界重要香精原料。熏衣草又可作药用,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熏衣草在罗马时代就已是相当普遍的香草,因其功效最多,被称为“香草之后”。

熏衣草还有“芳香药草”之美誉,适合任何皮肤,促进细胞再生、加速伤口愈合,改善粉刺、脓肿、湿疹、平衡皮脂分泌,对烧烫灼晒伤有奇效,可抑制细菌、减少疤痕。自古就广泛使用于医疗上,茎和叶都可入药,有健胃、发汗、止痛之功效,是治疗伤风感冒、腹痛、湿疹的良药。其疗效广,可以治疗至少七十种以上的疾病;分布广,易获取,在古时医疗缺乏的年代,被称为“穷人的草药”。

熏衣草又名“宁静的香水植物”,花语是“芳香”。全株均具芳香,植株晾干后香气不变,花朵还可做香包。其香气能醒脑明目,使人舒适,还能驱除蚊蝇。放几棵干草在衣柜、书柜里,能驱虫防蛀,香味几年不散。1999年熏衣草被国际香草协会选为年度香草。

形态特征

熏衣草多年生草本或小矮灌木,虽称为草,实际是一种紫蓝色小花。熏衣草丛生,多分枝,常见的为直立生长,株高依品种有30~40厘米、45~90厘米,在海拔相当高的山区,单株能长到1米。叶互生,椭圆形披尖叶,或叶面较大的针形,叶缘反卷。穗状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花冠下部筒状,上部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长约1.2厘米,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常见的为紫蓝色,花期6至8月。全株略带木头甜味的清淡香气,因花、叶和茎上的绒毛均藏有油腺,轻轻碰触油腺即破裂而释出香味。

常见品种

熏衣草全世界原生种共有28种,普罗旺斯的熏衣草主要分为3类:

原生熏衣草:又称英国熏衣草,品质最佳,多被用来制造高级香水及香料,叶子较细、花穗较短。

长穗熏衣草:又称薄荷熏衣草,叶子较宽,花茎及花穗较长。

混种熏衣草:是以上两种的混种,被大量栽培,现在普罗旺斯花田内的熏衣草大多是这种。

除了专门提炼精油的品种之外,还有一些品种可作为切花或花坛之用,目前较常见的有甜熏衣草、羽叶熏衣草、齿叶熏衣草、真熏衣草等。

薰衣草夫人,全美花卉品种选育奖获奖品种,组合盆栽中最引人注目。最适合作一年生栽培,今秋播种,明春即开繁茂芳香的花朵,整齐一致的植株盛花不断。

蒙斯特熏衣草,每年6~8月开淡蓝色花,叶片灰绿色,有花边,带香味。开花比“薰衣草夫人”晚,整齐度不如“熏衣草夫人”。

栽培管理

为多年生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品种粗放,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栽培的场所需日照充足,通风良好。

播种到开花(或采收)所需的时间:18~20周。熏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时为预防过湿可选用陶盆或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长到相当的大小。

熏衣草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室外栽种时注意不要让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过后需移置阳光无法直射的场所,增加通风程度以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凉爽,才能安然的度过炎夏。

注意阳光、水分、温度、耐心。

土壤

适宜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土。须特别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介质,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后使用。如是露地栽培时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可将土堆高成畦后再种植。

浇水

熏衣草不喜欢根部常有水滞留。在一次浇透水后,应待土壤干燥时再给水,以表面培养介质干燥,内部湿润为度,叶子轻微萎蔫为主。浇水要在早上,避开阳光,水不要溅在叶子及花上,否则易腐烂且滋生病虫害。持续潮湿的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栽培熏衣草失败的原因常常就在这里。

光照

熏衣草是全日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能够给予全日照的环境较佳,半日照亦可生长,唯开花较稀少。夏季应至少遮去50%的阳光,并增加通风以降低环境温度,如此虽生长衰弱,但不至死亡。冬季熏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长良好,应在全日照下栽培。

温度

薰衣草为半耐热性,好凉爽,喜冬暖夏凉,生长适温:15~25℃,在5~30℃均可生长。限制温度:35℃以上,长期高于38~40℃顶部茎叶枯黄。北方冬季长期在0℃以下即开始休眠,休眠时成苗可耐-20~-25℃的低温。

施肥

施肥可将骨粉放在盆土内当做基肥(每三个月用一次),小苗可施用花宝二号(20-20-20),成株后再施用磷肥较高的肥料如花宝三号(20-30-20)。施淡肥。

修剪

熏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丰富,利用时以花朵或花序为主,为方便收获,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不妨以大剪刀整个理平,新长出之花序高度一致,有利于一次收获。有些品种高度可达90公分,也用这个方法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开花,增加收获量。开完花后必须进行修剪,可将植株修剪为原来的2/3,株型会较结实,并有利于生长。修剪时要在冷凉季节如春、秋时分,一般在春天修剪,在秋天修剪会影响耐寒性。修剪时注意不要剪到木质化的部分,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繁殖方法

薰衣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扦插、压条、分根四种,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种法。

种子繁殖

熏衣草种子细小,宜育苗移栽。播种期一般选春季,温暖地区可在每年的3~6月或9~11月进行,寒冷地区宜4~6月播种,在温室冬季也可播种。发芽天数约14~21天。发芽适温:18~24℃。发芽后需适当光照,弱光照易徒长。

种子因有较长的休眠期,播种前应浸种12小时,然后用20ppm至50ppm赤霉素浸种2小时再播种。播种前把土地平整细,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均匀播上种子,然后盖上一层细土,厚度为0.2厘米,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墒。保持15~25℃,要求苗床湿润,约10天即出苗。如果不用赤霉素处理则要一个月方能发芽。低于15℃需1~3个月发芽。

苗期注意喷水,当苗子过密时可适当间苗,待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移栽。

扦插繁殖

扦插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夏季嫩枝扦插也可。扦插的介质可用2/3的粗砂混合1/3的泥炭苔。

选择发育健旺的良种植株,选取节距短粗壮且未抽穗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顶芽,于顶端8~10cm处截取插穗。插穗的切口应近茎节处,力求平滑,勿使韧皮部破裂。将底部2节的叶片去除,插水2小时后再扦插于土中,约2~3星期就会发根。也可选8~10cm的一年生枝条,在排水良好,保持湿润,20~24℃床温的条件下,约40天左右生根。

不要用已出现花序的顶芽扦插,因为开花的枝条已老化,会发根不良影响将来长势。

地膜扦插,整地做畦。浇透水后覆膜,立即扦插。深5~8厘米,行距20~25cm。注意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勤修剪延伸枝,及时摘除花穗,促进分枝,培育壮苗。定植株距60cm,行距120cm。栽后立刻浇水。

分株繁殖

春、秋季均可进行,用3、4年生植株,在春季3、4月用成株老根分割,每枝带芽眼。

病害防治

几乎没有病虫害,不用喷洒农药。

利用方式

利用部分以干燥或新鲜的花朵为主。收获时以剪刀剪取花序,一般以晴天上午10时为最佳收割期。欲保存则加以干燥备用,可直接放在室内熏香。

在药理上熏衣草具有安定神经、治疗失眠、促进食欲的功效,但一天食用的适用量在3~5克之间,精油则在1~4滴。若洗澡及熏香则不在此限。

1、剪取开花的枝条可直接插于花瓶中观赏,干燥的花枝也可编成具有香气的花环。

2、以小布袋装约100克熏衣草,顺着热水流入浴缸,注意不要太热,太热会使皮肤排汗而无法吸收药效成分,洗完后全身散发清香、通体舒畅,再去睡个好觉,整个SPA就完成了。有助于血液循环,并有忌避蚊蝇的效果。

参考资料:这是我以前浏览好多网页后整理出来的,已经不记得是引自什么地方的了

薰衣草生长在什么地方 适合生长在中国吗

品种粗放,易栽培,喜阳光、耐热、耐旱、极耐寒、耐瘠薄、抗盐碱,栽培的场所需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播种到开花(或采收)所需的时间为18~20周。薰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时为预防过湿可选用陶盆或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长到相当的大小。 薰衣草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若长期受涝根烂即死。室外栽种时注意不要让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过后需移置阳光无法直射的场所,增加通风程度以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凉爽,才能安然的度过炎夏。注意阳光、水分、温度、耐心。 适宜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土。须特别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介质,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后使用。如是露地栽培时要注意土壤的排水 ,可将土堆高成畦后再种植。 薰衣草不喜欢根部常有水滞留。在一次浇透水后,应待土壤干燥时再给水,以表面培养介质干燥,内部湿润为度,叶子轻微萎蔫为主。浇水要在早上,避开阳光,水不要溅在叶子及花上,否则易腐烂且滋生病虫害。持续潮湿的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栽培薰衣草失败的原因常常就在这里。浇透一次水后,应等土壤干燥、叶子轻微萎蔫之后再浇水。 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能够给予全日照的环境较佳,半日照亦可生长,唯开花较稀少。夏季应至少遮去50%的阳光,并增加通风以降低环境温度,如此虽生长衰弱,但不至死亡。冬季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长良好,应在全日照下栽培。 薰衣草为半耐热性,好凉爽,喜冬暖夏凉,生长适温:15~25℃,在5~30℃均可生长。限制温度:35℃以上,长期高于38~40℃顶部茎叶枯黄。北方冬季长期在0℃以下即开始休眠,休眠时成苗可耐-20~-25℃的低温。 施肥可将骨粉放在盆土内当做基肥(每三个月用一次),小苗可施用花宝二号(20–20–20),成株后再施用磷肥较高的肥料如花宝三号(20-30-20)。施淡肥。 薰衣草不宜施肥过多,否则香味会变淡。 薰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丰富,利用时以花朵或花序为主,为方便收获,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不妨以大剪刀整个理平,新长出之花序高度一致,有利于一次收获。有些品种高度可达90公分,也用这个方法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开花,增加收获量。开完花后必须进行修剪,可将植株修剪为原来的2/3,株型会较结实,并有利于生长。修剪时要在冷凉季节如春、秋时分,一般在春天修剪,在秋天修剪会影响耐寒性。修剪时注意不要剪到木质化的部分,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春、秋季均可进行,用3-4年生植株,在春季3-4月用成株老根分割,每枝带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