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树的繁殖方法
繁殖 用分株繁殖.当秋末蕉叶凋萎,剪去枯叶,壅士护根.残留茎杆用稻草从茎杆基部向上包扎.到次年4月上旬再将稻草解除,当根上长出许多幼株时,即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时于坑中施入有机肥为底肥. 栽培 生长期间应随时剪去黄叶,以烧徒耗养分,并影响美观.同一地点,栽植过久,易产生爱满不复现象,应更换栽植地点.平时不用特别仔细管理.
芭蕉树怎样传播种子
芭蕉树是没有种子的,它的果实就是芭蕉,应该是无性繁殖,在根部又长出新的苗,也就是说你栽一株芭蕉在那,几年后就是一丛芭蕉
香蕉的繁殖方式
香蕉的繁殖方式有:
1、吸芽分株繁殖法
春季3-4月利用苗高40厘米以上的剑叶芽进行分株繁殖。分株时,用特制的长柄利铲,从吸芽和母株间切开,挖起的吸芽最好带小球茎,切口先以草木灰涂抹或阴干。定植成活率高,植株生长迅速。
2、地下茎切块繁殖法
挖出母株地下茎,用刀切成七、八块,小的切成两块,每块带1-2个芽,每块大约120克重。切口涂以草木灰,凉干后,按株行距各15厘米的规格,芽眼朝上,平放植于育苗地。切块时间最好在11-12月,翌年1-2月大部分可以发芽,待5-6月苗高40-50厘米时挖出定植,与同期栽植的吸芽,能同时开花结果。
3、组织培养
培育无病苗木和大量育苗,生产上已大量推广应用。植株的果实与正常育苗的香蕉相同。
扩展资料:
香蕉
香蕉 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3个义项): 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香蕉(学名:Musa nana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原产自亚洲东南部,现中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均有栽培。 香蕉味香、富含营养,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宽65公分,10-20枚簇生茎顶。
https://baike.sogou.com/v23534.htm
芭蕉的花是怎么授粉的
随着抱茎的延长,幼果逐渐向下分层长出, 每层的每个幼果顶端有独立的雌雄同花的花蕊,由昆虫授粉. 谢采纳答案.
芭蕉树养殖方法
芭蕉一名甘蕉,俗名水芭蕉。系芭蕉科芭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叶色嫩绿可爱,叶大达3至5米长,宽40至70厘米,植株高达5至7米。花自仲夏开至仲秋。花大如酒杯,色红如莲花者为红蕉,色白如蜡者为水芭蕉,花似象牙为牙蕉。 芭蕉是极好的庭荫树种。宋代李易安有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荫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余光分外清”。唐代姚合的《芭蕉屏》中有:“芭蕉丛丛生,日照参差影。树叶大如墙,作吾门之屏。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芭蕉原产亚洲东南部和我国南部。性喜暖,喜光而能耐阴,适应性强。生长温度为15.5至35℃,适温为24至32℃。越冬需用稻草包茎,用土壅根保护以防冻害。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而以冲击性沙壤土,PH5.5至6.5最为适宜。 繁殖用吸芽分株法。当吸芽高至40厘米以上时即可分株,另栽即成新株。地栽芭蕉不宜原地久植,一般3至5年需更换一次新地,长势则旺。芭蕉苗长1至2片叶时,用妇女用的簪子或粗针在茎基处横刺两眼,则能抑制生长,用来装配盆景是极好的材料。用一长方盆栽1至2株茎叶婆娑的芭蕉幼苗,再配以秀石和抚琴的人物,即成“蕉石奏琴”盆景。
芭蕉如何种植
中文学名: 芭蕉
别称: Japanese Banana
二名法: Musa basjoo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科: 芭蕉科 Musaceae
属: 芭蕉属 Musa
种: 芭蕉 M. basjoo
芭蕉(Basho)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茎高达3-4米,不分枝,丛生。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40厘米,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入夏,叶丛中抽出淡黄色的大型花。“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
芭蕉的种子为什么会退化?
因为芭蕉是三倍体植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它没有种子,或者说它的种子里没有胚芽、胚叶等生殖器官.也就是说,芭蕉是无性繁殖,它的繁殖不是靠开花结果,而是靠扦插繁殖
巴蕉树幼树几年结芭蕉
芭蕉生长迅速 小树三年即可长大开花 .但它不结芭蕉哦 ~~ 是种子~~…用分株繁殖.当秋末蕉叶凋萎,剪去枯叶,壅士护根.残留茎杆用稻草从茎杆基部向上包扎.到次年4月上旬再将稻草解除,当根上长出许多幼株时,可行分株繁殖.
芭蕉苗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以上都不是规模生产的方式,效率太低了 ;现在各种蕉都有组培苗,都是通过营养繁殖出来的幼苗,几毛钱到几块钱一株都有,便宜省事!自己搞还不知多长时间才成活呢!
这是什么植物?
阿宽蕉
阿宽蕉(学名:Musa itinerans)为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分布于缅甸北部、印度、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27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谷低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1]
中文学名
阿宽蕉
拉丁学名
Musa itinerans Cheesman
别称
阿宽蕉(云南景颇语)、黑芭蕉(云南瑞丽)、(云南傣语)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听语音
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4~3.1米,宽70~90厘米,先端截形,基部圆形,几对称,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白粉,叶柄长0.5~0.6米,叶翼边缘半透明,两边不等大,在中间闭合,两端逐渐张开,枯老时紫黑色。花序半下垂,被毛;合生花被片先端 5(3+2)齿裂,二侧裂片有外侧向的钩,离生花被片长约为合生花被片1/3,先端具小突尖。果序具果5~10段,每段2列,有果15~18个。浆果筒状卵形,葫芦绿色,长12~14厘米,直径3~3.5厘米,先端具短喙,基部渐狭成柄,栖细长,长达3厘米,被白色绒毛,果内有多数种子。[2][3]

共20张
阿宽蕉
产地分布
听语音
产云南西南部(瑞丽)。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北部、泰国。[4][5]
生长习性
听语音
生于沟谷底部两侧及土层肥厚的山坡下部,富含腐植质的棕黑砂壤土上;海拔1000~1270米,生长势强,常自成群落。[1].[3]
繁殖方法
听语音
芭蕉多采用分株繁殖,宜在4月上旬进行。分株时,先在芭蕉周围,用铁锹或锄头将泥土挖开,让小芭蕉头和匍匐茎根裸露出来,再用锋利快刀从母体上带匍匐茎根一起切下,切下的小芭蕉头就是分株繁殖的种苗。如果种苗的匍匐茎根已长有须根,就可直接栽于庭院或作盆栽观赏。如果切下的种苗没有须根,可先用育种苗床填上素砂土育根,埋入沙质苗床前,要考虑以后盆栽的需要,可适当剪短匍匐茎,便于今后上盆。在操作时要注意不能损伤根瘤。培育未生根幼苗,以3~4厘米的株行距为宜,栽培时将小芭蕉头全部埋入沙土中,浇透水分,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掌握在10~25℃之间,幼苗很快就能长出须根。
当嫩芽冲出土壤表面时,便可从苗床中挖起,再植于庭院、窗前,或上盆栽培,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在我国中部地区进行芭蕉的种苗繁殖,在秋末蕉叶凋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