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艾的别名有?
艾草
清明前后的艾草学名叫什么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艾草的土名
艾蒿 蒿子
艾草在乡下农村叫什么
艾草在乡下农村叫:熏蚊草、艾蒿。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
扩展资料
艾草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艾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30℃,气温高于30℃时,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时,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分布广,在中国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中国。日本有栽培。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艾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是什么,哪里生长?
药店应该有的,可以熏蚊虫
艾草是什么?
艾草又名「黄蒿」、「艾绒」、「炙草」、「医草」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属菊科家族。株高可达一公尺许,常成群生於路旁、墙角或草坪、安全岛中,全株有强烈香气。叶片互生,椭圆形,羽状分裂或具有缺刻,叶柄基部延伸成翼状,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白毛,几乎呈白色。秋冬季开花,头状花排列成圆柱状,全体由淡褐色的管状花结成,总苞片有多数毛茸,瘦果圆柱形或扁平状。
艾草的可食部位是嫩茎叶,洗净之后可直接煮食或炒食,亦可点缀冷盘或调味料用。最常见的吃法是将嫩茎叶捣烂,再与面粉团或糯米混合揉搓,制成芳香的糕粿,吃来十分爽口。
艾草大量繁生於全国平地至低海拔山野,河边、荒地及路旁随处可见,全年皆可采集,早春至仲夏之际尤佳。秋冬季采其瘦果后随意撒播,翌春即可采收嫩苗食用,亦为一大乐事。
艾草的医学术语叫什么
中药学称之为:艾叶.针灸中称之为:艾灸.根据作用不同又可分为:艾灸条(清艾条、药艾条、纯艾条).根据年限不同分为:陈艾条、三年陈艾条、五年陈艾条、七年陈艾条、极品陈艾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记得采纳啊
本草纲目中的艾草在浙江地区的别名是青吗
是的,在浙江做青饺,用糯米粉做的.清明节的时候上祭用的.不过,好象也有好多种类.颜色,大小,叶子的粗细都不一样.
艾叶在贵州俗名叫什么?
中药艾叶来源:美食导报时间:2005-12-15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艾叶的“本草”记载《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2、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4、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5、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6、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7、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8、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9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10、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http://info.pharm.hc360.com/2005/07/27143373748.shtml艾条自己很难做的,医院理疗科或者中药店有售.
www.775yy.com 色狗狗电影网